无锡工业布局大调整“退城进园”

2010-12-30 08:37 来源: 我的钢铁网

   传统产业的新契机

    搬迁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浩大工程。尽管如此,一些企业仍乐于“吃螃蟹”。

    清扬路上,无锡透平叶片有限公司楼顶的巨大标志“WTB”应该算是一景。按照当初的工业布局调整方案,透平叶片本不在“退城进园”的名录之中,但是企业却早在2007年就主动申请“退城进园”,进行整体搬迁

    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透平叶片已经是国内最大、全球著名的叶片生产企业。然而,“永远做行业龙头”的追求,让原来在电站汽轮机叶片领域“一厂独大”的无锡透平叶片,把目光转向了潜力更大的核电和航空领域。

    问题是,清扬路上的老厂址无论从空间上还是地理位置上都存在很大制约,使企业扩建的想法难以实现,“‘退城进园’,一定能成就透平叶片的梦想!”公司董事长严奇坚定地说。

    落户惠山经济开发区后,透平叶片借整体搬迁之力,投入10多亿元实施“核电特大叶片制造基地及航空锻件项目技术改造”,为企业未来发展布下了重要一颗棋子。

    觅得新契机的不光是透平叶片一家。老牌的纺织机械企业宏源纺机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生产高速弹力丝机的厂家,也是国内化纤后加工设备的领头羊,按照“退城进园”战略,预计明年3月份全部搬入锡山经济开发区。公司总经理周志强坦言,“退城进园”确实给企业造成了一定影响。

    “我们机械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光设备搬迁就要几个月。12月份,我要求员工们多做10台机器出来。就为了给今后的搬迁准备一点存量。” 

    与此同时,企业的用人成本也在上升。今年已经给员工加了两次薪水,年末又对骨干员工进行了一次期权激励。

    “原来职工是依厂而居,买房也是买在周围,企业搬迁了,员工就不一定过来了。稳定职工,也成了一种运行成本。” 

    但周志强表示,企业在作出牺牲的同时,也获得了一个发展的大舞台。宏源纺机在做强做精主打产品加弹机和粗纱机的同时,还将进军风电、IC设备等产业,下一步还要上市,“用三年时间准备,上中小板块!” 

    在“进”中获得重生的力量,这样的名单还可以开出很长很长:

    脱胎于荣氏家族所办的开源机床集团、昔日国内机床行业“十八罗汉”之一的无锡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整体搬迁至胡埭工业园,着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建设国内顶尖的机床研究实验室;

    2005年就响应“退城进园”号召迁入新区的铁姆肯轴承有限公司,搬迁后技术装备水平得到提高,工艺流程更为合理,为开拓市场打开了新的通道;

    无锡布勒机械制造公司,是国内最大的粮食机械制造企业之一,2009年顺利搬迁至无锡新区后,机场和沪宁高速近在咫尺,物流优势一下子凸显出来;

    原来的无锡动力机厂、如今的万迪动力工程股份公司“退城进园”后,新型的节能环保柴油机形成批量生产能力,在节能环保方面将再上一个新台阶;

    无锡纺织业的一面旗帜———锡棉一厂,2008年完成整体搬迁后,引进了5500多台先进设备,生产能力由11万纱锭扩大到50万纱锭。而且现在生产中用上了物联网技术,“武装”后的新设备可以“感应”到纱线上的疵点,自动清除后再自动把线接上……

    “‘退城进园’给了企业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各大企业借此次机会进行异地改造,生产能力都有一个飞跃式的发展。”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称。

    画外音

    “现在很多大企业都有来自政府的压力,但是我没有,我唯一要面对的压力就是要对得起我的净资产收益率,要对得起股东的投入。” 

    ———无锡透平叶片有限公司董事长严奇

    把自己汇入企业发展的洪流

    去年5月底,无锡“退城进园”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工业布局调整过程中最大的搬迁企业———锡钢,在泰州靖江宣布新厂开工奠基;另外两家重点企业———阳恒化工、震宇化工,也在南通举行了搬迁改造项目奠基仪式。无锡工业布局调整从“退城进园”迈入了“退城出市”的新天地。

    据统计,在116家重点搬迁调整企业中,“退城出市”企业共有锡钢集团、焦化厂、格林艾普等12家。根据2008年的数据,这12家企业涉及职工10800多人。

    其实,这些企业原来都打算在无锡“另起炉灶”。但随着宏观政策的紧缩、土地指标越来越少、对环境和生态的要求越来越高、搬迁成本迅速膨胀,部分错过“退城进园”最佳时机的工业企业,不得不将目光转移到市外,寻求生存发展空间。 

    “那些老厂的职工,很多都是中年人,家庭压力也很大,企业搬迁到外地,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市工业布局调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处长于颖峰分析说。

    新锡钢———华菱锡钢特钢有限公司董事长陶方国全程指挥了锡钢的搬迁工作。他也认为,锡钢的老员工大部分是无锡人,如果选择跟着企业走,不光有来自家庭的牵绊,更有“从苏南到苏北”的一种心理压力。即使企业承诺周末有班车往返两地接送,人们还是“不买账”。

    47岁的黄桂初1986年进锡钢,已经干了20多年的炉前工。老黄的嗓门特别大,他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是在炼钢炉前“练”出来的,因为炉子声音太大,连面对面讲话有时都听不清楚。

    “说实话,我们对‘退城进园’本身没什么意见,在那里20多年了,当地老百姓对锡钢的粉尘、噪音有意见,我们都是知道的。但是一说搬到靖江,很多人就有想法了。实事求是讲,有点接受不了。” 

    但老黄最终还是到了靖江。他“实事求是”地说,像自己这样的工种,到外面不太好找工作。

    旁边有人插话:“哎,上次不是有个常熟的老板出二十几万年薪招你过去吗?” 

    老黄憨厚地笑了。他说,去年锡钢说要搬迁的时候,有些外地企业把招聘广告都贴到厂门口来了,只要是锡钢的,不管什么工种它都高薪聘请,有丰富经验的熟练工更成了“香饽饽”。

    “但说到底,咱们还是看好新企业发展前景的。现在的设备都是新的了,不是从意大利进口的就是从德国进口的,说实话,咱还得好好学学呢!”老黄不仅自己来到了新厂,还把工段上的70多名“老兄弟”一起动员来了,“老锡钢人,对厂子都是有感情的。”

    用董事长陶方国的话来说,新锡钢正面临一次重大的转型。锡钢将成为一个重要的物流基地,同时主抓钢管生产,放弃线材业务,更加注重服务,打造“华东地区最具竞争力的无缝钢管综合服务商”,用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创造更多的附加值。

    新锡钢炼钢分厂37岁的厂长庞育华是厂里有名的“电气专家”,曾主持完成了不少重大设备的电气化改造项目。他说,最近一直没空回位于无锡太湖花园的家,尽管很想念刚上小学二年级的孩子。“最近两三个月试生产,设备还不稳定,晚上还经常加班到后半夜,回无锡的时间更没个准了。” 

    庞育华说,炼钢分厂现在有280人,其中将近200人是从老厂来的“原班人马”,这些技术骨干,就是未来新锡钢发展的“火种”。

    新锡钢的厂房里,随着电炉的轰鸣,钢花四溅,异常明亮。是的,梦想就像这炉钢一样,已经被重生的力量再次点燃。

    画外音

    “说到底,咱们还是看好新企业发展前景的。现在的设备都是新的了,不是从意大利进口的就是从德国进口的,说实话,咱还得好好学学呢!” 

    ———锡钢炉前工黄桂初(来源:新华网)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