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长罗清宇:转型跨越恰逢其时

2011-04-18 08:31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记者:您临危受命,来临汾工作近两年半了,请您比较下现在和两年半前临汾发生了哪些变化?您觉得是什么原因导致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您认为临汾目前正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

罗清宇:我是于2008年9月到临汾工作的,当时"9.8"溃坝事故刚刚发生不久,临汾经济社会受到了事故的严重影响,干部群众士气十分低落。后来我们又遇到金融危机,临汾以煤焦铁为主的单一经济结构遭到严重冲击,到08年底这种影响也未能完全消除,GDP增速仅为3.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3.1%,财政收入增速为4.1%,是近10年来的最低增长速度。在全省的排位也后移,经济一度滑到了谷底。组织上派我来,可以说受命于危难之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为了尽快扭转危局,及时提出了"负重赶超,绿色崛起,统筹城乡,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从关乎临汾长远发展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入手,做了大量的工作。两年来,临汾经济总量、产业结构、装备水平、基础设施、城市建设、民生改善、环境质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临汾正在快速起身,走出低谷,爬坡前行。去年,袁纯清书记在临汾调研时说,临汾的元气基本恢复,士气得到重振,一个新的发展高潮正在到来。这些变化主要反映在几个方面:

第一,经济社会在多重叠加因素的影响下,实现了快速增长。与2008年相比,2010年底全市GDP达到892.1亿元,增长19.01%;财政总收入完成160.3亿元,增长13.7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465.15亿元,增长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831元,增长23.4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87元,增长20.32%,圆满完成了"十一五"各项目标任务。尤其是我市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大关,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第二,结构调整突破粗、重、低的困境,逐步走上了新型化、循环化、多元化、高端化的轨道。

一是以煤为基的传统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我们首先在煤炭行业进行了资源整合和重组,到目前,这项工作任务已基本完成,全市煤矿总数由392座压减到129座,经营主体由350个减少到25个,产能由8976万吨/年增加到10746万吨/年,单井生产能力由22.9万吨/年提高到83.3万吨/年,提高了3.62倍,全部实现机械化开采。煤矿数量、办矿主体大幅度减少,而技术装备水平和产能大幅度提升,安全状况明显好转,走上了规模化、机械化、清洁化、高效化的路子。对焦化产业,我们坚持延伸链条,淘汰落后产能、推进改造整合并举,已与中煤、神华、保利等集团达成协议,对我市焦化产业进行改造提升,规划建设了洪洞、襄汾两个大型焦化园区和四个焦化生产集中区,所有焦炉全部安装化产回收设施,重点发展粗苯、甲醇、二甲醚、工业萘等后继产品,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冶金产业重点推进太钢与曲沃中宇的重组,同时促进翼钢扩大生产规模,加快临钢退城搬迁步伐,着力打造曲沃、翼城两个千万吨级钢铁基地。电力产业走热电联产的路子,推进煤电一体化发展,实施了霍州兆光2×60万千瓦、霍州国电、侯马电厂、临汾热电和河西电厂等四个2×30万千瓦电厂建设。同时推进安泽冀氏4×60万千瓦、翼城4×60万千瓦、古县鑫秀2×30万千瓦机组等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全市新装机房量增加了90万千瓦,"十二五"末,将达到1000万千瓦以上。

二是新型产业规模不断壮大。装备制造业,我们围绕建设洪洞甘亭、翼城南梁、侯马浍南三大铸造园区,重点实施了华翔美的35万吨精密铸件、汤荣汽配50万吨汽车轮毂、平阳重工液压支架等一批项目,着力打造新型装备制造基地。同时,我们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施了光宇LED大功率新电源、双银电热膜、飞虹微纳米光电等一批高新技术项目,并与深圳电子商务协会合作,在侯马开发区引进50多个电子企业入驻,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三是以旅游和物流港为重点的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旅游业加快实施精品带动战略,随着旅游通道和洪洞大槐树、壶口瀑布、尧庙华门等旅游景区、景点要素的建设,以旅游为主的文化资源大市正在向产业大市转变,2010年全市旅游综合收入达到96.4亿元,比两年前增长42.1%。特别是我们以侯马方略保税物流中心为龙头,正在打造43平方公里的中西部一流综合保税物流港。

第三,项目建设力度和强度空前加大,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我们连续两年坚持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实施了投资单体2000万以上的市级重点项目425个,两年共完成总投资1000亿元,是整个"八五"、"九五"、"十五"三个五年计划的总和,是"十一五"前三年的2倍。这么多的建设项目,这么大的投资强度,在临汾历史上是空前的。

第四,基础设施建设一举改变了落后的局面。我到临汾工作的时候,全市境内高速公路只有一条,西山地区7个县没有一条好路。城市道路十分拥挤,农村道路还处在"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状态,群众出行十分困难,民怨较大。近两年,我们把城乡交通建设作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突破口,着力打造立体化交通网络。一是快速推动临汾民航机场的建设,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军方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民航机场的复航改造项目于去年9月份正式获批。目前正在加紧进行可研报告审批、设计和征地拆迁工作,4月15日将全面正式开工,年底实现试航起飞,打造成全省一流的支线机场。二是狠抓高等级的国省主干道建设。已经完成了临大一级公路、309、209、沿黄干线、临夏公路、晋侯高速等公路建设。开工建设了临吉、临汾北环、青兰-京昆联络线、霍永等四条高速公路。吉河、长临高速等也将于今年前半年开工。这些道路建成后,将建立起全市两纵三横的公路骨架。三是积极配合推进大西、中南和张台铁路的建设。其中前两条属于国、省投资项目;张台是我市利用民间资金,自主建设的一条民间铁路。建成后,我市连接东西、纵贯南北的铁路骨架也将初步形成。四是狠抓县乡路和通村公路的建设。两年来,我们共改造和新建县乡公路954公里,2958个村通村油路(水泥路)2193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全覆盖。交通设施条件的极大改善,不仅解决了群众行路难的问题,也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撑和保障。

第五、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张,功能大幅度提升,百万人口的区域中心城市初具雏形。现在的临汾市区是从一个县级城市上发展起来的。虽然历届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城市的规模和功能还十分欠缺,与临汾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在全省所处的地位很不相适应。两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建设"百万人口中心城市"的目标,坚持"新城抓扩张,旧城抓改造,功能抓提升,整体抓管理"的思路,一是拉大城市框架。到去年底,全长53公里的城市外环一级公路全线通车,使城市规模从50多平方公里,扩张到155平方公里。同时,实施了河西新城和东城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二是加强旧城改造。重点实施了十条街道和城中村改造工程,特别是加大了主次街道的硬化、亮化、美化、绿化力度,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三是提升城市品位和功能。我们实施了总投资14.9亿元的汾河城区段生态治理修复工程,目前已投资11亿元,完成一期工程,修复治理面积10.6平方公里,增加城市绿地8778亩,市区人均绿地面积增加15平方米,绿化覆盖率提高16个百分点,大大超过了国家园林城市的标准。这也是迄今为止全省面积最大、标准最高的城市生态公园。同时,我们还完成了古城遗址公园、滨河西路北延、锣鼓桥改造以及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工程,开工建设了新高中、新医院、文体中心、奥体中心、会展中心、图书馆、博物馆、城市一级客运站等十大标志性建筑,使城市的功能更加完善,城市的品位进一步提升。

第六、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环境问题以前对临汾来说是个敏感的话题,也是社会和媒体关注的焦点。近几年,我们始终把环保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突出实施了工业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城市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四大工程",否决高耗能项目120多个,完成节能工程140多项,淘汰落后产能738万吨。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1.4%,直接拉动全省森林覆盖率提高1个百分点.市区二级以上天数由08年的332天增加到去年的338天,其中一级天数由84天增加到去年的99天。空气综合污染指数由08年的2.01下降到去年的1.618,临汾在113个环境重点监测城市中的排名逐步前移,由08年的49位上升到09年的29位,现已稳定在中上游水平。

目前,临汾已经进入了一个由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中小城市向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转变的新阶段。

新华社记者:安全生产是临汾的头等大事,这两年临汾的安全生产形势得到扭转,请您谈谈在这方面临汾做了哪些努力?

罗清宇:安全在临汾有着惨痛的教训,也是临汾的切肤之痛,没有安全就没有发展。两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把安全当作头等大事,放在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措施,严格落实两个主体责任,持续开展了煤矿、非煤矿山、冶金、道路交通、消防、重大危险源等高危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尤其是针对私挖盗采极易反复的问题,连续开展了"春雷"、"利剑"和"铁腕打非"等行动,有效杜绝了非法盗采行为,一局扭转了安全生产被动局面。2009、2010连续两年,全市未发生一起一次死亡10人以上事故,安全生产形势实现了由明显好转向根本性稳定好转的转变。

"十二五"期间,我们要突出四大体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即:提升安全意识,健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体系;提升事故预防、应急和处置能力,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创新监管模式,建设强有力的安全监管执法体系;开展标准化建设,提升企业安全水平。

新华社记者:临汾的环境保护、生态治理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请您谈谈在环保、生态领域做的努力,以及今后的工作思路和计划?

罗清宇:环境问题以前对临汾来说也是个敏感话题。但这几年,临汾始终把环保工作摆在突出重要的战略位置,坚持打好"蓝天碧水"战役,多管齐下整治环境污染。一是强力整治工业污染。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新上项目全部通过环评审批;截止2010年底,累计取缔各类污染企业1056个,取缔污染企业649个;对全市99家重点企业安装在线自动监控系统191套,全部实现了在线监控。2009年减排二氧化硫2680吨、化学需氧量1740吨;2010年又减排二氧化硫2250吨、化学需氧量1700吨。二是综合治理城市污染。全市共建成17个污水处理厂,做到了县县有污水处理厂;建成15个垃圾处理厂,覆盖了80%的县城;累计对1600余辆出租车和公交车完成双燃料改造。市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2010年达到338天,空气质量综合污染指数为1.618,同比下降0.6%,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三是加强治理水污染。两年来,全市累计投入7.16亿元,启动328处综合流域治理工程。汾河出境断面比入境断面COD下降44.6%,氨氮含量下降41.8%。四是加快生态建设。两年共完成造林面积158.8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08年的28.9%提高到31.4%。

"十二五"期间,我们要继续把环保工作放在体现以人为本、提升临汾形象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高度,巩固来之不易的环保成果,建好我们的美丽家园。具体讲,一要继续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二要全面加强水污染防治,加大汾河生态修复治理力度,确保早日重现汾河流水哗啦啦的美景。三要高标准完成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特别是要在全市加快实施天然气入户工程和集中供气供热建设,大幅度削减城区煤烟污染;同时,加快各县市区垃圾处理厂的建设力度,确保今年实现所有县市区污水、垃圾处理厂的全覆盖。四要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力度,防止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五要继续加大造林绿化力度,争取到"十二五"末,全市森林覆盖率再提高5个百分点。

新华社记者:临汾的广大干部、群众这两年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是什么原因导致出现这一变化?

罗清宇:当前,临汾广大干部群众干事业、谋发展的劲头很足,人心思上,人心思干、人心思进氛围蔚然成风。这一点,在临汾工作的同志和来临汾调研的领导都有切身感受,这是非常值得珍惜的。干部群众的这一变化,归结起来,一是我们在全市大力营造办实事、干大事的浓厚氛围。特别是抓住了群众关心关注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突破,增强了凝聚力。二是实实在在地办了一些促进临汾发展的实事。比如,我们的交通建设、项目建设、城市建设、民生工程等,使广大群众看到了希望,对未来临汾的发展充满了信心。三是我们在全市开展了"爱我临汾、树我形象、建我家乡"的主题活动,提振了士气,振奋了精神。四是我们着力解决民生问题,诸如建设新高中、新医院、奥体中心,扩大社保覆盖面,大力建设廉租房,购买公益岗位,还有各类补贴,等等,群众得到了比以往更多的实惠。

新华社记者:临汾提出要成为新型工业大市、转型跨越发展的先行区,市政府有哪些具体的工作思路和措施?如何摆脱煤炭依赖症?下一步,临汾如何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罗清宇:临汾是全省的资源大市,其中煤炭是最大的资源,煤焦铁是传统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对经济总量的贡献占到70%以上,这种结构在前几年市场形势好的情况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今天工业新型化、支柱产业多元化、装备技术现代化、发展方式循环化的条件下,这种初级的、单一的、畸重的结构已经很不相适应,有它的局限性。"十二五"期间,我们确定了要建设"新型工业大市"的目标,其核心内容是要在新型上做文章,转型上下功夫。要立足于煤,但不依赖煤,而是要以煤为基、多元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把着力点和突破口放在优化产业结构上,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总体讲,临汾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从五个方面入手: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模式转变,由单一产业支撑向多元产业拉动转变,由总量扩张向创新驱动转变,由产量节点向产业链条转变,由产品分散发展向产业集群发展转变。

具体讲,在产业结构调整上,传统产业主要抓好煤、焦、铁、电四大产业升级改造。煤炭产业继续深化煤炭资源整合工作,在关死关实淘汰小矿井的基础上,依托8户整合主体企业以及中煤、保利等大型企业集团,加快推进新规划矿井的建设和改造,建设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信息化的现代化矿井,力争"十二五"期间培育7个千万吨级的大型煤炭企业。焦化产业依托大企业整合我市现有产能或联合组建企业集团,加快提高产业集中度。建设洪洞、襄汾两个焦化基地和尧都、乡宁、古县、安泽4个焦化集中区,培育2-3户500万吨以上的大型焦化企业集团,产能控制在3000万吨。冶金产业实施酒钢集团翼钢公司整合翼城及市内其他钢铁企业工作,同时,扩大优特钢的建设规模,加快太钢重组中宇及临钢退城搬迁步伐,打造曲沃、翼城千万吨级钢铁基地;电力产业要按照"'十二五'末,全市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以上"的目标,着眼发展绿色煤电,加快霍州国电、侯马电厂的建设进度,完成临汾热电和河西电厂两个2×30万千瓦机组二期工程,推进安泽冀氏4×60万千瓦、翼城4×60万千瓦、古县鑫秀2×30万千瓦机组等项目建设。新兴产业主要抓好装备制造、高新技术、医药产业。装备制造业,要从高端突破,向创造跨越,做到核心技术自主化、高端产品国际化、出口产品高附加值化,重点抓好翼城汽车零配件、侯马浍南、洪洞甘亭三个工业园区建设,大力支持平阳重工、汤荣汽配、华翔美的、山西锻造厂等重点企业的发展,实现我市装备制造业由零部件生产向系统集成和整机装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主要抓好侯马电子工业园,大力支持光宇LED、洪洞飞虹纳米等企业发展。医药产业依托侯马霸王药业,整合全市医药企业,打造医药集团。第三产业主要抓好旅游业和现代物流业。旅游业要围绕"一带六区十点"的布局,坚持"大规划、大招商、大开发、大推介、大服务"的理念,突出打造大槐树寻根祭祖旅游精品,以亮点强形象,以龙头活全身,把洪洞大槐树、壶口瀑布、尧庙华门、广胜寺、丁村民居、霍州七里峪建成5A级景区,乡宁云邱山、曲沃晋国博物馆和尧陵建成4A级景区。现代物流业依托尧都、侯马两个经济圈建设,重点支持侯马方略保税物流中心做大做强,加快推进涵盖保税、仓储、加工、集运、商贸、金融服务在内的,总占地43平方公里的山西国际陆港综合保税园区建设,全力打造黄河金三角现代物流基地。

在生产力布局上,重点打造"百里汾河生态文化经济带"和40个产业园区。"汾河百里生态文化经济带"规划范围从洪洞-襄汾,以汾河为轴线,东西延伸50公里,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综合考虑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和环境生态化四大要素,同步推进工业园区、一城三区同城化发展、生态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和新农村建设,打造以汾河为中心,以滨河东路、大运高速公路和霍侯一级公路为骨架的沿汾河新型工业走廊、现代城市走廊、高效农业走廊、文化旅游走廊和生态文明走廊,建成全国一流的、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到"十二五"末,这一区域人口达到全市人口的70%,经济总量占到全市的80%,要突出大园区承载、大项目引领、大企业带动,建设好40个产业园区,包括20个工业园区、10个农业园区、10个三产园区,使园区成为我市承接产业转移的先进承接地。

新华社记者:您提出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市政府在民生保障方面有哪些部署?

罗清宇:近年来,我们在民生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们不能停步。"十二五"期间,要把民生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好七大民生工程。

一是就业工程,这是民生之本。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鼓励自主创业,促进充分就业。2011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95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9200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878人。

二是教育工程,这是民生之基。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重点抓好全市中小学危房改造和临汾新高中建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打造教育强市。

三是医疗工程,这是民生之急。建好新医院,做好第四人民医院、中医院和精神病医院的迁建工作;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规范使用国家基本药物行为;加强基层医疗网点建设,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四是社保工程,这是民生之需。不断扩大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加大城市低保和农村低保工作力度,努力做到应保尽保。

五是安居工程,这是民生之要。加大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和农村危旧房改造力度,有效解决城镇困难群众住房问题。"十二五"期间,我市要完成1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今年,市区要完成3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建设,保障480户中低收入家庭、1000户低收入居民住房。

六是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临汾文化艺术中心、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广电中心,在各县市区建设文化馆、图书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村文化活动室、文化大院等。

七是农村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两年内实现农村街巷硬化全覆盖、农村便民连锁商店全覆盖、农村文化体育场所全覆盖、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全覆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使广大农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

新华社记者: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十二五"期间,市政府的总体目标是什么,重点将抓哪些方面的工作?

罗清宇:"十二五"时期,我们的总体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转型跨越、先行发展为主旋律,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以安全稳定为基础,全力打造新型工业大市、区域中心城市、中西部经济强市,确保"十二五"期间经济总量翻一番,努力建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民生殷实、环境优美"的新临汾,当好全省转型跨越发展的排头兵,努力实现先行发展。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实现经济总量翻番;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7%;城乡居民收入要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而相应地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年均上涨幅度控制在4%以内。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重点抓好六方面工作。一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二是着力打造区域中心大城市,全面推进市域城镇化;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致力提高转型支撑能力;四是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不断提高城乡生态化水平;五是全力发展社会事业,努力构建和谐临汾;六是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

新华社记者:目前临汾转型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哪些问题、阻力和困难?如何应对,下一步将着重解决哪些方面的问题?

罗清宇:当前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和困难是:资金、土地和服务环境等。

我们要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着力打造好三个平台。一是融资平台。要多管齐下,多资并用,充分发挥融资平台和担保机构的作用,通过向上级争、向银行贷、向证劵公司融、向外企引、向民间资金筹等多种形式解决资金问题。二是用地平台。用足用活国家的政策,坚持"争取"和"挖潜"两手抓,尽力争取上级指标,千方百计提高报批率和供地率,同时,要整理闲置土地,尽量多造地,增加供地空间。三是服务平台。要做好"加法",抓住我省"转型综改区"的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国家、省在土地、资金、财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政策,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做好"减法",优化服务环境,减轻企业负担;做好"乘法",加强政策引导,聚合各类资源要素;做好"除法",取消一切不合理的收费项目,简化办事程序,改善创业创新的环境。

新华社记者:有许多人说"晋官难当,临汾的官更难当",您当了两年临汾市长感受如何,有一天您离开临汾,希望自己给临汾人民留下什么?

罗清宇:衡量是否好官的标准,就是看你是否真正依靠群众,是否真正为了群众,是否实实在在为民办事。之所以"晋官难当",是因为我们山西是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安全发展的困难比其他省份多,加之几起事故造成的影响,广大干部群众思想上受到了一定冲击。但临汾是一个各方面资源都非常丰富的市,经济发展的条件较好,特别是临汾的群众是善良的群众,干部是能干事的干部。通过这两年的工作,我感到,只要我们抓住着力点和切入点,贴近市情、贴近人民,心中装着人民,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就会得到群众的支持,政府也才能有公信力和凝聚力;只要各级政府一心为民干事,不图回报,只求奉献,人民就会拥护,就会支持。

"5.12"汶川地震后,我率队援川建房。在灾区,我看到了,也实践了,更体验到了什么是山摇地动,废墟上挺起不屈的脊梁;什么是生死较量,危难中铸就坚强的意志。完成任务后,我赴临汾履新。两年多来,我时刻用一句古训来鞭策自己,那就是"天道酬勤"。能为临汾人民做点事情,我感到十分荣幸,这也将是我最为珍惜的一段时光。我唯一的希望就是要实实在在为临汾办些事,做到无愧于组织,无愧于人民,无愧于良心,倘若人们谈起这几年,只要群众能说句:罗清宇带领的这一届政府是为临汾人民实实在在做了点事情的,就足够了。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