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我的钢铁网 > 钢材频道 > 正文

专家学者热议COP26:达成全球承诺是一次进步,未来还需落实行动

绿色金融发展日新月异,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于2021年11月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最终197个国家签署《格拉斯哥气候协议》。针对全球气候变化下的商机等问题,专家学者们在国际金融论坛(IFF)第18届全球年会5日举行的碳中和国际峰会和全球气候投融资峰会上,就如何落实推进各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展开讨论,探讨全球气候变化、绿色金融、碳中和实现的路线图。

对于此前召开的COP26,与会专家学者均认为,这是一次进步,它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开辟 了新的道路,但最关键的还是要将承诺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其中全球合作、公共资金、私人资本的投入十分重要。

IFF联合主席,全球疫苗免疫联盟主席、 欧盟委员会首任主席、葡萄牙前总理巴罗佐表示,“COP26绝对是一次进步,但并不足够,我们应该为此感到高 兴,因为现在对于气候变化的应对和以前相比承诺更加严肃,全球各个社区以及有的国家已经作出了严肃的承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维度。可是另外的情形下,很多的承诺是没有法律约束力的,当然这是一个进步,至少方向是正确的。”

巴罗佐指出,应对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的议题, 这就需要全球性的解决方案,拿出全球合作的计划和规划,并且能够形成多边合作。就欧盟经验,绿色经济能创造非常好的工作机会,全球新科技也使得绿色经济变成可能,此外还需要来自于公共部门的支持,所以公共资金是必要的,当然私营部门的参与也极为重要。

“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全球所做出的承诺将为我们能够有一个更可持续的未来,开辟新的道路。”日本全球环境战略研究所主席、 日本政府中央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主席武内和彦说,新冠疫情迫使我们重新思考人类和自然的关系,人类的健康是基于全球生态系统的健康。

在全球合作方面,中美绿色基金董事长徐林指出,要开展碳排放领域广泛的国际合作,如果要实现碳排放的目标,需要大量的投资和融资,在这个过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实际上都应该承担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对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他们既缺技术,同时也缺资金,我认为发达国家应该向国际金融机构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同时那些国际金融机构也要更多地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来支持绿色低碳的投资和融资。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副行长丹尼•亚历山大爵士也认为,格拉斯哥气候变化大会达成的成果, 虽然还没有达成一个综合全面的协议,但是取得了很多进展。在进一步获得更多的承诺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在国际层面。除了有承诺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履行这些承诺。丹尼•亚历山大爵士表示,这些承诺必须要转变成实实在在的投资,如果各国政府以及多边金融机构,例如像亚洲基础设施开发银行和GGGI(全球绿色发展署)都加入进来的话,那会非常有帮助

对于多边机构来说,必须要支持有关国家来实现自主减排贡献目标(NDC),帮助这些国家在已有的NDC基 础上向前再迈进一步,同时也要动员大量私人资本投入到这个领域。 那么私营部门和私人资本究竟应该如何加入呢?

IFF学术委员、亚行(ADB)前资深副行长宾度·罗哈尼表示,私营部门资金的投入需要公共部门资金的引导, 这样的话可以把资金规模提高,“我们需要公共部门的资金先做主导,然后私营部门要看投资回报,进行一些风险的缓释等。”在有关金融工具上, 比如绿色债券等,需要更多的有创新性的融资结构或者融资工具来推动气候方面的投资。

“政府要帮助引导开发一些可投的项目,这样的话私营部门就觉得这个项目有利润、有回报。” IFF学术委员、腾讯战略发展部高级顾问、亚洲开发银行前首席能源专家翟永平指出,“格拉斯哥气候峰会达成了一些共同目标,比如把温度控制在1.5度的升温范围内,但把承诺变成具体的措施是更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有路线图;另外资金从哪里来,资金来源里其中一个关键点就是碳价;此外路线图里要有具体的技术方案:低碳的技术方案,零碳的技术方案,而且到最后要有负碳的技术方案,才能够实现这些承诺。”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长赖晓明表示,碳交易现在中国非常受关注,它是以市场化手段来推进减排的重要机制创新,它通过交易形成的碳价格信号来引导资金、技术投向减排市场,它有助于降低全社会的减排成本,中国目前碳排放的价格稳定在42元人民币一吨的水平上下。 赖晓明强调,“中国的碳排放市场整体上还是刚刚起步,只是电力行业纳入了交易范围, 后续还需要纳入八大行业,包括钢铁、有色冶炼、建材、 石化、化工、造纸、航空,要尽快地扩大整个市场的覆盖面

针对更多交易产品类型,赖晓明还指出,要加快推动企业提升碳管理的能力,建立碳管理的体系,加快国内碳市场产品的多元化创新, 目前我国碳市场只是现货市场,“仅仅是现货市场肯定是不够的,所以我们现在也在积极探索衍生品市场;要推动一级市场、分配市场更加有效、市场化的运行;并积极探索碳排放市场和其他市场的联动,比如碳市场和能源市场关系密切,碳排放权和价格的波动也受到电力市场、煤炭市场、天然气市场的 影响。”

在绿色金融领域,中国工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周月秋指出,在中国的“双碳”目标政策体系里,绿色金融已经把它明确成为重要的支持和保障机制,在能源转换过程中,金融机构还有助力资产转型的责任。中国监管部门针对绿色能源已经持续地更新了很多政策,比如《绿色产业指导目录》、《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等,这些方面实际上是在引导金融机构走向哪里。

此外,气候变化的风险将会给企业带来转型空间, 而这样的转型会带来很多的商机。国际金融协会(IFF) 可持续金融董事总经理索尼娅·吉布斯指出,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净零的目标,实际上有很多资金缺口,现在有很多不同的商机来推动这两方面共同发展。

索尼娅·吉布斯表示:“在私营市场方面,一方面是可持续基建的投资,低碳经济的转型会让更多的可再生能源占比提高,包括风能、电能等。另一方面是有关新技术的研发,也有巨大的资金缺口。 ”

资讯编辑:刘佳惠 021-26093916
资讯监督:乐卫扬 021-26093827
资讯投诉:陈杰 021-2609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