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我的钢铁网 > 钢材频道 > 正文

Mysteel解读:发改委印发《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的通知与废钢的关联

2022年2月18日,国家发改委等十二部门联合印发《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工业政策》”),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是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方面,《工业政策》明确指出:推动废钢、废有色金属、废纸等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提高“城市矿山”对资源的保障能力。此外《工业政策》中提及到的税费、用地、用能等方面政策均涉及到再生资源企业的发展。推动再生资源行业的发展,不仅提升废旧资源利用率,保障国家资源安全,而且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一、政策着力点:

目前我国工业经济仍需大力推动,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赵辰昕说:《工业政策》针对当前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推出一批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要解决‘怎么来支持’(来源:人民日报)。《工业政策》从财政税费政策、金融信贷政策、保供稳价政策、投资和外贸外资政策以及用地、用能和环境政策等五方面推出18项具体措施,政策着力点是进一步做好预调微调和跨周期调节,着力解决制约工业经济运行中的掣肘问题,确保全年工业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二、内容解读

1.推动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对工业经济稳定增长的意义

工业经济,又叫资源经济,即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自然资源的占有和配置。推动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一方面废钢铁产业是新兴的绿色的战略性朝阳产业,多用废钢少用铁矿石,用废钢铁炼一吨钢,可减少1.6吨碳排放、节约350kg标准煤、1.7吨新水、少用1.7吨精矿粉,同时可减少86%的废气、76%的废水和92%的固体废物的排放。另一方面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废钢消费量持续增长,从2015年的0.93亿吨增长至2020年的2.6亿吨。在坚决执行"去产能回头看和压减粗钢产量"的背景下,废钢市场有序、稳定运行,2021年我国废钢铁消耗总量2.2621亿吨,同比减少0.0641亿吨,降幅2.8%;废钢比21.9%,同比增加0.05个百分点,废钢使用比的稳步上行是提升废旧资源利用率的关键部分。因此,推动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通过利用再生资源来减少能源消耗,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2.提高“城市矿山”对资源的保障能力

工业经济的原理是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知识的不断积累,人类开发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使得大多数可认识资源都成为短缺资源。在国家独立自主的条件下,有了资源,就能发展经济。在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大量退役的废旧机电设备、电线电缆、通讯工具、汽车、家电、电子产品以及废料中蕴藏着可循环利用的钢铁、有色金属、贵金属、塑料、橡胶等资源,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矿产"。开发利用"城市矿产",生产流程较开发利用原生资源大幅缩短,每生产1吨钢,大致需要各种原料4-5吨,废钢可替代铁矿石,而利用废钢作原料直接入炉冶炼,每吨废钢可炼成近1吨钢,可以节省大量自然资源和能源,提高“城市矿山”对资源的保障能力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有力支撑,而且有利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3.其他政策及保障措施

财政税费政策包括加大中小微企业设备器具税前扣除力度、延长阶段性税费缓缴政策、降低企业社保负担等4项内容。

金融信贷政策,包括推动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让利、增加小微企业贷款等3项内容。

投资政策包括启动实施钢铁等重点领域企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工程,推动重点地区沿海、内河老旧船舶更新改造,加快培育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力度。

用地政策包括保障纳入规划的重大项目土地供应,支持产业用地实行“标准地”出让,提高配置效率;支持不同产业用地类型按程序合理转换,完善土地用途变更、整合、置换等政策;鼓励采用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供应等方式供应产业用地。

《工业政策》推出一系列满足市场主体诉求的有力有效举措,以上政策范围的举措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采取健全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数字化赋能中小企业、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等举措,进一步加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力度。而各省级地方政府要根据本地发展特点,出台更为有力有效的改革举措,这一点需密切关注。

最后,针对政策提出了保障措施,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要加强统筹协调,监测重点,加大协调有关政策出台,执行落实工作力度。国务院有关部门积极推出有利于振作工业经济的举措,尽早显现政策效果。各省级地方政府要设立由省政府领导牵头的协调机制,制定实施本地区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行动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秘书长赵辰昕表示,本次政策聚焦财政税费、金融信贷、保供稳价等方面,目的是确保市场主体在一季度就能够尽快享受到相关政策红利,稳定大企业生产经营,减轻中小企业负担,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活力,稳定传统产业的外需市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资讯编辑:曹浩 021-26093031
资讯监督:徐艳俊 021-26093191
资讯投诉:陈杰 021-2609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