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我的钢铁网 > 钢材频道 > 正文

Mysteel解读:2022粗钢供需预估系列文章1-粗钢压减背景及原因

本报告共有五个文章组成,核心内容在于2022年粗钢压减的背景、历年政策变化、供需预估逻辑及结果分析做详细说明,详情可点击下方链接依次阅览:

2022粗钢供需预估系列文章1:粗钢压减背景及原因

2022粗钢供需预估系列文章2:粗钢压减政策变化

2022粗钢供需预估系列文章3:粗钢压减政策落实情况

2022粗钢供需预估系列文章4:2022粗钢供需平衡逻辑推演

2022粗钢供需预估系列文章5:2022粗钢供需平衡预估分析

一、中国钢铁消费“登峰造极”

依据全球粗钢人均消费发展规律可见,一般当人均粗钢表观消费量达到峰值之后,会有一轮消费下降期或平台整理期。

2020年,中国人均粗钢消费水平创历史新高,达到720KG/人,同比2019年增8.8%,创下历史新高,同期全球、美国、德国、日本和欧盟人均粗钢消费分别为242 KG/人、242KG/人、393KG/人、443KG/人和300KG/人,同比去年降幅分别为1.6%、18.5%、11.7%、19.5%和11.2%。可见仅中国人均粗钢消费仍处于上升趋势,且已显著高于其他发达国家经济体,

从中国人口红利角度来看,中国近30年快速的经济增其中很大一部分得益于人口红利,但是伴随人口出生率和老年抚养比反向变化的趋势逐步显现后,在2014年出现交叉并加速背离。这一现象的出现使得中国劳动力人口占比逐步下滑,对钢铁需求存在压制效应。

此外,自2019年开始,主要发达国家经济体人均GDP开始出现天花板上限,伴随着上限压制,人均粗钢消费也出现圆弧顶回落的表现。另外,考虑到中国在十四五规划中表示,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叠加2021年开始国家大力执行双碳目标的政策来看,意味着中国目前人均粗钢消费已经开始触顶。

二、国际倡议绿色发展

1992年5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一部全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具有法律约

束力的国际条约,是气候治理的根本性制度文件,也是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基本制度框架。

1997年12月,《京都协议书》:第一个以法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执行性文件,并开创了利用市场机制促进二氧化碳排放交易的局面。

2015年12月,《巴黎协定》“硬指标”: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低于2℃之内(2065-2070碳中和);并努力将气温升幅限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1.5℃之内;全球尽快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达峰,并在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2019年6月,在工业发达国家中,英国率先宣布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承诺,目标是温室气体净排放为零。欧盟紧跟其后,2020年3月做出类似承诺。随后,日本和韩国也加入了在本世纪中期实现“零排放”的行列,目前这个阵营里已经有超过110个国家。联合国表示这些国家的碳排放量合计超过全球总量的65%,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体量的70%以上。美国当选总统拜登已经宣布,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将重回脱碳减排大合唱。这些国家现在需要做的是拿出实现目标的具体行动计划,而这将成为格拉斯哥峰会的重要议题。当然,他们开口承诺这个行动本身已经代表了一个重大转变。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阐明,《巴黎协定》代表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是保护地球家园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动指南,各国必须迈出决定性步伐。同时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于2030年前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三、国内贯彻“能耗双控”目标

2021年3月1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时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了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等五个方面主要目标。

“双碳”目标的提出体现了中国主动承担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责任的大国担当。此外,钢铁行业作为工业的重要领域,是能源消费大户,也是CO2排放大户,是碳达峰、碳中和的重点领域与责任主体。

为落实“双碳目标”,国内开始陆续以“能耗双控”的方式开始执行,对能源消费总量和利用效率两方面做出要求,能源消费总量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国民经济各行业和居民家庭在一定时期消费的各种能源的总和,包括煤、油、气等一次能源和加工转换产生的电力、热力、成品油等二次能源及其他产品,通常采用标准煤作为折算单位。能源消费强度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区域每生产一单位的生产总值所消费的能源。

对于大宗商品行业来说,该政策在钢铁板块中的粗钢产量压减、淘汰落后产能、关停违规设备、重点区域管控、兼并重组等操作中已有显著成效,并达到2021年粗钢产量同比减量3000万吨以上的成果。此外,2022年钢铁行业将在粗钢压减、设备管理、产能核查等方面进一步发力,以加快中国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水平。

四、中国经济发展路径的必然性

中国经济发展路径具有典型的东亚模式特点,通过出口积累原始资本,资本用于城镇化建设,城镇化促进消费。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经历:一、凭借廉价劳动力、农副产品发展轻工业;二、工业化发展带来人口集中和城镇建设;三、大规模城镇化依靠重工业化;四、工业、城镇化高峰过后出现产能过剩。在经济发展周期处于第四个发展阶段时,矛盾日益突出的变化不可调和,从而会引发一系列改革措施。从现阶段中国对于钢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规划即可看出,从产能集散到产能集中、从劣质产能淘汰到兼并重组、从产能压减到产量管控、从政策管控到市场调节等等一系列的探索道路也是侧面印证了未来钢铁行业的发展。

报告作者:陈苏兰、方正

指导老师:汪建华

资讯编辑:陈苏兰 021-26093832
资讯监督:冯锦云 021-26093735
资讯投诉:陈杰 021-2609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