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我的钢铁网 > 钢材频道 > 正文

Mysteel:断崖边上看未来—从“爆雷”事件看行业转型与升级

事物发展变化离不开周期规律,经济发展如此,钢铁行业的发展亦是如此。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波动和行业自身发展规律的影响,钢铁行业目前进入了下行周期。对于钢贸商来说,盈利通常来自于低买高卖。在大的下行周期中,钢贸商整体处境相对艰难,投机性需求受到抑制,企业整体盈利能力下降,而下游用户违约也给诚信经营体系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市场陆续集中爆出了一批进入破产清算的钢贸企业,此外,还有一大批钢贸企业面临着资金周转困难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企业没有建立起有效的风险管理体制机制,缺少信息化管理手段,在具体经营中往往会选择铤而走险选“捷径”,从而加大了风险。 网络上陆续出现圈钱跑路、拖欠钢材款项不还事件,给大家的资金安全再度敲响了警钟。正所谓“病笃勿慌投,乱医或致殃”,当钢贸商面资金问题时就容易铤而走险,盲目投机,一些不法分子和企业利用市场和投资者的焦虑心态,设计了一系列的骗局。这些骗局不仅给投资者和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进一步加剧了行业的困境与挑战。面对这些问题小编对一些常见的钢贸骗局类型以及相关案例进行了一系列的汇总,希望在这“大浪淘沙”、“逆水行舟”、“优胜劣汰”的关键时期,能为大家敲响警钟。

一、合同相关

1. 虚假合同诈骗

表现:以虚假的购买钢材合同等,骗取对方信任,在客户授信后消失或者不履行合同义务交付钢材。

 案例:某贸易商伪造了一个大型建筑项目需要大量钢材的合同背景,与多家钢贸企业洽谈供货,收取了高额预付款后失联,涉案金额达数千万元。

2. 合同条款陷阱

表现:合同中设置一些模糊的质量标准、交货期限、价格调整机制等条款,后期利用这些条款进行欺诈。

例如合同中质量标准写“参照相关标准”但不明确具体,交货时以质量有争议为由拖延付款或压价。

二、货物质量相关

1. 以次充好

表现:用低品质钢材冒充高品质钢材,或者在钢材中掺杂其他劣质材料等。

案例:某钢贸商给某大型机械加工厂供应的一批钢材,外表看似合格,但在加工过程中发现钢材内部存在大量缺陷,经检测是用废钢重新熔炼且加工工艺不达标。

三、价格相关

1. 虚报价格

表现:在市场波动时期,故意夸大成本,大幅提高销售价格,或者利用信息不对称高价销售积压钢材。

例如在钢材价格即将下跌前夕,高价兜售库存钢材,同时承诺后续给予优惠政策但不兑现。

2. 价格方面

低价预售骗局:一些不良商家以远低于市场价格预售远期钢材,吸引买家,但在交易过程中可能存在货物质量严重不符、交货数量不足或者根本无法交货等问题。                                                

资金链断裂:部分钢贸企业在市场下行时资金链断裂,仍与下游企业签订合同,收取货款后却无法履行合同,导致交易方遭受损失。

价格联盟: 多个钢贸商联合起来操纵价格,误导市场

四、融资相关

 1. 重复质押骗贷

表现:将同一批钢材库存多次质押给不同银行或金融机构获取贷款。

案例:某钢贸企业将仓库中的钢材库存,分别向3家银行进行质押贷款,贷款总额远远超过钢材价值,后资金链断裂无法偿还贷款,银行处置资产发现重复质押。

2. 虚假财务报表骗贷

表现:通过制作虚假的财务报表、交易流水等夸大企业实力和盈利能力,骗取银行贷款或其他融资。

如某钢贸企业连续多年伪造财务数据,虚报利润和资产规模,从银行获得高额授信后贷款用于投机或挥霍。

 五、物流环节骗局

1. 虚构物流信息骗货骗款

表现:声称货物已发货且在运输途中,实际上根本没发货或者发的货物数量、种类不符。

案例:某贸易商向买方声称货物已通过某知名物流公司发出,伪造物流单号和运输信息,骗取买方支付尾款后消失。

2. 物流仓储联合欺诈

表现:与仓储企业勾结,篡改库存数据,将已被销售的钢材显示在库,继续用于质押等。

比如钢贸商与仓储管理人员合谋,将已经被提取走的钢材在系统中显示正常库存,钢贸商继续用此“库存”去融资。

、代理及合作骗局

1. 虚假代理

表现:冒充大型钢厂的代理经销商,骗取下游客户订单和预付款。

有不法分子伪造相关钢厂的代理授权文件等,以低价吸引客户下单。

2. 合作欺诈

表现:在合作项目中,通过各种手段侵占合作方应得利益或资产。

例如在共同投资建设钢材加工配送中心项目中,一方通过虚假账目、虚报成本等方式侵吞另一方的投资款和应得利润。

 

风险规避建议:

为规避这些风险,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市场调研和信息收集:密切关注市场动态、行业政策和价格走势,了解市场真实供需情况。与多个信息渠道进行沟通,交叉验证信息的准确性。

2. 严格审查交易对象:对供应商或客户的资质、信誉、经营状况进行全面调查。查看其过往交易记录和商业口碑。

3. 实地考察和检验货物: 对于重要的交易,亲自或委托专业机构实地考察库存情况。对货物进行质量检验,确保符合合同要求。

4. 优化资金管理:合理控制库存水平,避免过度积压资金,建立稳健的资金预算和风险预警机制。

5. 签订严谨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特别是质量标准、交货方式、付款条件、违约责任等关键条款。

6. 分散风险:不过度依赖单一客户或供应商,拓展多元化的业务渠道。

7. 借助第三方服务:如利用专业的物流、质检、金融机构等提供的服务,降低风险。

8. 加强内部管理和员工培训: 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业务能力,规范业务操作流程。

用辩证的思维来看,事物的发展都具有双面性,事物的发展也是一个过程,钢铁行业正处于长期的、深度的战略转型、资源重组、业态调整与模式重构的过程中。近期的“爆雷”事件,或许正是这一转型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环节,这也提醒了行业内的企业需要加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正如人在感冒后会寻求提高自身免疫力一样。

过去,钢铁行业充斥着价格战与恶性竞争,通过市场的自我淘汰机制,那些扰乱市场秩序的企业将逐步被淘汰,为那些规范、稳健的企业腾出更大的生存空间。从长远来看,这对整个行业的理性、科学、高质量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经过市场经济的筛选最后留存下来的企业它们一定是与供应链的上下游关系紧密,不仅拥有完善的供应链生态圈,还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强大的抗风险能力。此外,这些企业在资源整合、资金利用、管理体系建设以及信息化与数字化转型等方面也有拥有完整的机制。除了头部企业,那些在供应链建设、精深加工或仓储物流等领域具有独特优势的企业同样值得关注。对于中小型钢贸企业来说,从头部企业中学习抵御风险的能力至关重要。

总之,钢铁行业的“爆雷”事件虽然给行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但也为行业的转型与升级提供了契机。通过加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和学习借鉴优秀企业的经验,钢铁行业将迈向更加理性、科学与高质量的发展道路。

资讯编辑:丁颖 021-26096626
资讯监督:王晶晶 021-26093683
资讯投诉:陈杰 021-2609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