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理建:粮价暴涨论是预期还是圈套

2012-08-20 08:59 来源: 我的钢铁网

上周四公布的7月份CPI同比涨幅已回落至1.8%,这无疑为实施宽松货币政策预留出新的运作空间。然而,细心的读者发现,在影响CPI权重的蔬菜 价格继续回落的同时,国内粮油价格却出现了“逆势上行”态势,粮价上涨幅度为3%,食用油价涨幅5.9%。假如粮油价格以7月份作为“分水岭”,后续呈一 路走高态势,CPI很可能重新调头向上,结束已维持两年有余的缓慢下行周期。果真如是,物价宏调所呈现的新变量,无疑会增大下半年的调控难度。

    国内粮油价格“逆势上行”并非阶段性供求关系波动所致。上周五,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开发布警告,称美国中部地区正在经历50余年来最严重的干 旱,致使3个月内全球玉米价格上涨了23%,小麦价格上涨了19%。与此同时,与粮价直接对应的奶制品、肉制品价格指数已逼近2007-2008年全球粮 食危机时的水平。如果处置失当,全球将再次引发新一轮粮食危机。

    美国是“全球第一粮仓”,俄罗斯居其二。同处北半球的俄罗斯,今夏也在经历大旱煎熬。若说玉米和大豆价格的蹿升主要受美国因素影响,那么小 麦价格的波动则系俄罗斯因素作祟。倘若美俄今年粮食大幅减产,全球粮价失控风险势必放大。不过,与国际粮食巨头趁机渲染粮食减产恐慌,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 的善意预警不同,美国农业部的态度却淡定了许多。

    美国农业部上周末仍强调,经评估现有旱情,美国粮食产量今年仍将实现增产,只不过原先预估的大丰收肯定被打了折扣。美国政府的乐观态度基于 今年粮食种植面积扩大,能在很大程度上抵消单产降低。奥巴马与罗姆尼争夺下届美国总统已呈白热化,若粮食减产、粮价走势被看高,肯定对奥巴马谋求连任不 利。因此,美国农业部的“信誓旦旦”是否掺有水分,尚有待市场观察。

    从上世纪末那本渲染中国粮食危机的《谁来养活中国?》问世算起,中国每每被国际粮食巨头作为炒高粮价的靶标,中国亦被强行冠以“全球第一粮 食进口大国”的称谓。中国的外汇储备又如此丰厚,中国若出手“抢粮”,不但低收入缺粮国家会对中国平添怨恨,连国内同胞也会信以为真,并导致国内粮价恐慌 性波动与投机性波动的交替轮回。所以,在尚不具备美国那样的全球粮价话语权之前,中国往往“横竖都中枪”。

    其实,愣把中国标榜为第一粮食进口大国,是国际粮食巨头一石二鸟的圈套。中国的口粮是大米和小麦,口粮自给率和人均口粮储备皆在全球数一数 二,每年极少量大米和小麦进出口,不是口粮不足而是调剂余缺。真正的“第一”是中国饲料进口量全球第一,进口的主要品种亦是美国玉米。其次是美国大豆,占 中国大豆榨油需求量的一半。

    毋庸讳言,全球玉米和大豆价格若继续上蹿,对中国养殖业的冲击不言而喻,继而连累低收入民众的生活质量。不过,这一影响可通过政府对低收入人群的专项补贴作一定程度的对冲,远远到不了“13亿人口粮短缺”的地步。

    13亿人口的大国,不能一日缺粮。2004年至去年,中国粮食产量实现两个破历史纪录:一是产量连续“八连增”;二是总产量连续刷新历史新 高。今年夏粮更是空前大丰收,秋粮再创历史新高已有八成胜算。由是,国际四大粮食巨头这些年反复抱怨、无端攻击中国粮食储备基数过大扭曲和打压了全球粮 价。此外,2004年以来的9年间,中国粮价的确呈逐年上涨态势,但皆属种粮成本抬升引起的正常涨价,全球粮价因短缺造成的数轮恐慌性涨价,均被国内持续 的大丰收做了有效区隔。这绝不是中国的“自私”,恰恰是中国难能可贵的清醒。

    近年来,国内粮食安全愈益为舆论所关注,为“民以食为天”而忧,甚至为粮食库存的真实性而忧。但忧患亦有度,超过了度,就成了炒作,甚至引 发国内游资哄抬粮价,平添粮价调控难度。反过来,只要继续抓好国内粮食生产不放松,炒作者即便使出吃奶的力气,国内粮价也很难被非理性炒高。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