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我的钢铁网 > 钢材频道 > 正文

聊城德州滨州东营4市主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产业转移

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唇齿相依。

山东与京津冀是邻居,是亲戚。

我省“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支持聊城德州、滨州、东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产业转移,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这一重大事项已列入《“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支持四市等周边毗邻地区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高度契合了“协调”发展理念,给山东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

“四市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使山东又一次获得国家区域战略红利,四市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正在产业承接、科技成果转化、农产品供应、生态建设、能源资源保障、生活必需品供应等方面打造协同发展区,实现协作共赢。”省发改委主任王忠林说。

引资引智精准对接

聊城、德州、滨州、东营四市瞄准京津冀地区科技资源优势,加快建设各类科技园区和创新平台,有序推进与京津冀地区科学技术交流合作。

其中德州争取设立中科院山东综合技术转化中心德州中心,被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确定为“蓝火计划”试点城市;滨州魏桥集团与中航工业集团合作研制航空航天、军工等领域的高强高韧合金中厚板;东营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中科院先后组建黄河三角洲现代农业研究院、现代农业孵化展示区、国家级盐碱地改良利用平台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中试孵化基地;聊城市定期组织开展“京津大院大所对接会”,建立科研院所对接合作体系。

“滨州作为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前沿阵地,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滨州市区域办副主任陈新友认为,“目前,滨州已建成省级以上人才科研载体平台248个(其中国家级17个),为全市产业成果转化和工程化开发提供了重要支撑。”

据德州市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张锦介绍,德州制定出台了《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人才支撑计划》,争取省第九届“海洽会”暨首届“智汇德州”人才创新创业周活动落户。“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推介会暨重点项目签约仪式上,德州共引进高层次人才项目13个。”

滨州市也引进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领军人才团队5个,同时入选泰山学者蓝色产业领军人才项目。东营、聊城也建立柔性引才机制,吸引创业团队、创新人才赴当地创业。

“政策洼地”孕育“产业高地”

在齐河县黄河大道与国道309交叉口,一座黄河上唯一由县级投资建设的济齐黄河公路大桥今年年底将完成合龙。据齐河交通局大桥办主任于健介绍,项目建成后,20分钟就可以从齐河主城区到济南高铁西站,“到北京的距离感基本没有了。”

“2013年,齐河与中关村海淀园管委会签订了合作共建协议,共同建设中关村海淀园齐河科技城,目的是将中关村有外溢需求的优势资源进行有序转移。”齐鲁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刘攀向记者介绍。

中关村海淀园齐河科技城于2014年10月揭牌成立,成为中关村海淀园在全国首批建立的四个分园之一。“山东的政策是全国最优惠的,地方政府的诚意打动了我们。”河北御捷汽车有限公司战略营销总裁赵虎斌对记者坦言。

2014年,御捷汽车总部从河北清河整体搬迁到德州,并把包括汽车研究院和汽车工程院的研发大楼一同设在了山东,“这是我们的核心资源,只因山东留得住人。”赵虎斌说。

记者从省发改委了解到,德州目前制定印发了《关于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努力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的意见》等多个配套政策文件,东营正在研究制定《加快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意见建议》,聊城正汇总编制《聊城市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落实方案》,进一步明确加快融入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重大事项。

从“筑巢引凤”到“定巢育凤”

让京津冀产业服务山东本地发展,不仅需要“筑巢引凤”,使其在山东开花结果,还要我们善于“定巢育凤”,培植本土企业做大做强。

在齐河的中关村e谷,记者见到了北京福瑶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便携平板代步机器人,据公司副总经理柴世强介绍,这种机器人重量仅为3公斤,与笔记本电脑重量相近、尺寸也相似,解决公交与目的地、停车场与目的地之间的尴尬距离。

刘攀向记者透露,中关村e谷(齐河)孵化器还将与齐鲁高新区在智能制造、物联网等领域展开合作,提供智能机器人研发平台,并以此推动当地的机器人产业发展。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虽然我们园区的设计和技术都由中国农业大学团队来进行,但打铁还需自身硬。”位于滨州惠民的山东鑫诚现代农业科技公司的负责人王军表示。据其介绍,从美国、丹麦、荷兰等国家引进先进的工厂化育苗、机械化移植、自动化喷灌、机械化收获等全程作业机械后,园区实现了标准种植、净菜上市和订单销售。

聊城、德州、滨州、东营四市深入挖掘区位、资源、产业优势,引导企业加强与京津冀地区的战略合作,推动产业转移对接。将于近期在北京举办山东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招商推介会,主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