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我的钢铁网 > 钢材频道 > 正文

“偷天换日”还是“金蝉脱壳”上市钢企剥离钢铁玩金融

8月5日华菱钢铁晚间公告称:根据重组预案,华菱钢铁拟通过资产置换、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及募集配套资金的一系列交易,置出原有钢铁主业相关资产,并注入优质金融资产与发电资产,拟置入及购买资产交易金额合计为137.18亿元。重组完成后,公司将成为从事信托、证券、保险等金融业务及节能发电业务的双主业综合性公司。无独有偶,8月4日,正停牌筹划重组事项的重庆钢铁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同意终止此前发布的非公开发行预案。这也基本确定了重庆钢铁的重组之路为资产置换,其置换资产的对象为渝富集团,作为重庆国资委下属的渝富集团,其旗下金融类盈利能力较强资产非常丰富。

连年亏损,上市钢企年报“很难看”

从上市公司年报显示,以上两家企业过去几年几乎连年亏损。华菱钢铁方面,早在2010年,钢铁行业尚未进入“寒冬”的时候,其26.4亿元巨亏位列沪深两市亏损榜第一名;2011年获得湖南省政府11.68亿元补贴实现微利,避免了被“ST”的结局;而到了2012年华菱钢铁再次大幅净亏损32.54亿元;2013年又是在获得政府补贴2.63亿元后盈利1.06亿元;2014年公司盈利0.75亿元;2015年度实现营收414.06亿元,同比降25.53%,净利润为亏损29.59亿元。公开资料显示,由于钢铁行业近年持续低迷,重庆钢铁也已经连续多年经营困难。2011年亏损14.7亿元;2012年前三季度连续亏损,年末获政府补助盈利1亿元;2013年亏损再达25亿元;2014年受益于政府补助20多亿元而盈利5000多万元;2015年亏损额则高达59亿元;2016年一季度,其亏损额再达8.3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亏损王”。

行业“寒冬”仍未过去,钢铁企业尚难扭亏

据中钢协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29万亿元,同比下降11.93%;实现利润125.87亿元,同比增长4.27倍;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下降22.8%。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钢铁企业利润大幅增加,但销售利润率为0.97%,在工业行业中仍然处于较低水平,而且很多大型上市钢企仍未摆脱亏损的命运。2016年,在环保政策进一步从严的情况下,部分钢企产量得到一定控制,国内粗钢产量同比略有下降,成品材销售价格较去年有所抬升,但是就目前的市场来看,生产企业要想完全实现盈利,依然是难度较大的挑战。首先,整体钢市供大于求的格局仍是事实,尽管中央政府一直在强调压缩钢铁产能,从之前的节能减排再到去年提出的供给侧改革,政策在不断的出台,但是实际压缩的产能非常有限,尤其是一些操作灵活的中小钢企,存活能力要比大型国有企业强很多,所以产能压不下来,钢市难有实质性的好转;其次,从需求端来看,随着中期国内经济“L”型走势的确定,加之“四万亿投资计划”对基建以及房开的透支,后期钢铁需求量再难有井喷表现,逐年下滑几成定局;再次,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钢铁、煤炭行业是改革的重中之重,后期无论是政策利好、资金配套,还是政府扶持等均不会偏向产能过剩行业,优胜劣汰、压缩产能、调整产业结构将是“供给侧改革”的最终目的,所以未来几年钢企仍将举步维艰。

其他上市钢企是否效仿重组?

这个可能性是有的,以刚刚宣布重组失败的*ST韶钢为例,按照计划,*ST韶钢拟出售全部钢铁业务资产并通过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方式收购宝钢集团下属金融业务资产。市场猜测,华宝信托可能会被注入其中。但一切重组工作在6月13日戛然而止。另外,*ST八钢之前也尝试了出售公司全部钢铁业务资产收购宝钢集团下属的非钢铁业务资产的重组计划,但是因重组牵涉到利益方较多也最终告吹。

结束语

昔日无比辉煌的钢铁企业,如今大多已日薄西山,尤其是那些地理优势不明显、远离原料产地或是企业内部管理效率低、成本居高不下的企业,其必将面对优胜劣汰的法则。而作为上市钢企,其上市身份本身是一个宝贵的“壳”资源,是一个融资、并购、做大企业的平台,是控股股东无论如何不想丢弃的。所以甩开钢铁业务的包袱,重新注入新的盈利业务,是避免连年亏损被ST最直接的途径。也许三五年后,很多曾经的上市钢企主业都已不是钢铁生产了。但只要保留这身上市公司的“铠甲”,就有再次站上风口的希望。

责任编辑:李大成021-26093756
资讯监督:金雄林021-26093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