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我的钢铁网 > 钢材频道 > 正文

Mysteel:钢市迈入至暗时刻,钢铁人更应保持理性思维

核心观点:

1、目前市场对价格绝对值的恐惧大于对价格跌幅的恐惧,这种恐惧更多来自于库存资产的大幅贬值以及未来仍存在持续贬值的预期。

2、政策面的不断刺激与一系列经济数据不及预期形成的强大反差放大了市场对未来经济复苏的担忧,以至于本轮钢价下行过程中多头毫无反抗之力。

3、实现经济平稳复苏,在政策导向上大概率是以时间换空间的思路:一是在新兴产业培育期仍将以基建投资先行,以此稳住经济大盘;二是降杠杆,防范系统性风险与增加财政刺激两手抓;三是加大刺激消费,逐步提升市场消费信心。 

4、钢铁行业大概率不会推出超预期的产业政策。 一是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是持续的而非阶段性的,钢铁业发展有明确的发展纲要和大方向;二是目前大部分钢企的资产负债情况较好,针对性的行业救市政策短期很难出现。

5、对钢材价格中期仍持偏空的观点,一方面是五月宏观经济数据大概率将惯性下行,甚至整个二季度经济数据都不理想;另一方面煤焦、铁矿石原燃料基本面中长期支持仍然不足。

6、理性、辩证的看待钢材价格下跌。

­­——前言——

延续本人四月《Mysteel:预期证伪 钢市 “阵痛期”或持续至五月》一文逻辑,钢市处在供需双弱、成本坍塌的“阵痛期”,在库存周期中处在“主动去库存”阶段,此阶段的对应的特点是生产者降产降库、商家主动去库存,在此期间产品价格急速下跌,从周期角度看这轮价格的下跌必然经历较长的过程,且筑底过程也是较为漫长的,何时企稳甚至反弹?一方面取决于宏观面何时迎来改观,另一方面,产业供需基本面需要经历多轮博弈,并在供给下降至临界值以下后逐步完成逻辑转换。

——关于钢材价格下跌带来的恐惧——

目前市场对价格绝对值的恐惧大于对价格跌幅的恐惧。这种恐惧来自于库存资产的大幅贬值以及未来仍存在持续贬值的预期,以至于我在同业内客户沟通过程中,多数人表现出来的情绪里充斥着焦虑与不安。

2021年5月创出历史高点以来,钢价共经历了4轮大幅调整,分别是:2021年5月中旬-6月下旬,调整周期一个半月,跌幅为19%;2021年10月中旬-11月下旬,调整周期40天,跌幅为18.7%;2022年4月中旬-7月下旬,调整周期为100天,跌幅为24.2%;第四轮下跌便是从今年3月中旬起至今,已经持续2个多月,其中普钢综合价格指数从高点163.35跌至138.33,跌破去年11月初的低点141.71,跌幅达15.3%。

无论从跌幅和下跌的绝对值看,此轮价格调整均不及前几轮下跌,但对行业造成的心理冲击显然并不一致,这根本原因是钢材价格绝对值快速降至历史中位线下,造成的商家账面资产快速缩水,并不断创近几年新低,如唐山钢坯价格逐步向3000点靠近,引发了部分业内人士对于钢坯是否能跌破3000元/吨的讨论,这也无形当中对于那些现货库存较大的商家造成进一步的心理冲击,此时商家为了及时止损,现货市场形成强大的“抛压”。往往此时,钢市也便迎来了“至暗时刻”,通常也会以一轮快速杀跌来结束本轮的调整

——宏观预期差的形成与放大——

宏观经济指标走弱造成的预期差放大了市场对未来需求的担忧。二季度以来,宏观经济数据基本都出现了惯性走弱态势。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4月失业率数据看,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其中,16-24岁劳动调查失业率为20.4%,比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创2018年有该统计数据以来的新高;再如4月官方制造业PMI仅录得49.2,跌破荣枯线;4月CPI仅增长0.1%,引发了经济学界“通缩”之争;中国4月PPI同比涨幅创两年新低,同比下降3.6%;房地产销售面积、施工面积、新开工面积等数据均呈现同比跌幅放大的情况等等。

政策面的不断刺激与一系列经济数据不及预期形成的强大反差增加了市场对未来经济复苏的担忧,看衰国内经济的声音不绝于耳,以至于本轮钢价下行过程中多头毫无招架之力。

——关于宏观政策边际放松的想象——

下行周期下,底部支撑一方面要看政策边际能否进一步宽松,另一方面要关注原料成本边际变化。市场在寻找底部支撑,但很多人越找越慌,以至于不敢判断底部出现在什么时候、大概在什么点位,一是出于对煤焦、铁矿石等上游原料基本面的不了解,二是出于对于弱现实及各方消息面传导的悲观情绪。往往越是这时候越需要运用理性思维去考虑问题。

索罗斯的反身理论认为,市场不可能有人掌握完整的资讯,大多数人掌握的信息总是片面的,而且总是会根据自己所掌握的信息不断进行自我加强,这种现象直到最后的快速调整而结束。所谓“别人恐惧我贪婪”,越是在这种至暗时刻,在少部分的投资者眼里可能成为机会。

政策松紧的边际调整虽很难预测具体什么时间点,但根据一些经济指标变化其实是可预见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在于政策作为有形之手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充当重要角色,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四十多年经济高速发展经历了多次危机,但每一次危机都能够顺利化解,因此我们需要对国内经济复苏有绝对的信心;目前国内经济面临增速放缓,消费信心不足的问题尤其明显,一方面国际地缘政治紧张,多边主义受到严重挑战,这在一定程度阻碍了全球经济的正常运转,另一方面,我国在城市化推进进程中,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房地产及基建投资带动,房地产长期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如今面临的投资增速持续大幅下滑,对经济的拖累非常明显,同时如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处在投入期,并未形成较大的产业规模和消费体量,短期难以对冲房地产投资下行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

个人认为,房地产需要软着陆,对于政策导向上必然是以时间换空间,一是近几年在新兴产业培育期仍将以基建投资先行,以此稳住经济大盘;二是降杠杆,在降低地方政府债务杠杆的同时,增加必要的专项债投入,防范系统性风险与增加财政刺激两手抓;三是加大刺激消费,逐步提升市场消费信心就目前的情况看,5月中旬原本市场预期的央行降息并没有出现,确实市场并不缺资金,M2同比增速维持高增长也表明目前市场有充足的资金,居民与企业高储蓄率使得多数资金沉淀在银行体系,此时政策上需要研究的就是如何增加货币流通的速率

货币流通速率增长离不开消费和投资的增长,而投资与消费信心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唯一能解宏观经济下行压力“燃眉之急”的还是需回归到增加政府投入上来。因此近几日网络上流传将发行5万亿特别国债及国开行向地方政府提供低吸贷款等传言,笔者暂不评论传言的可信度,但无论是从市场的对政策救市的预期角度,还是从目前宏观经济所面临的下行压力角度都是有一定可能性的。如果短期未出台相关政策举措,则表明目前经济面临的风险可控,无需放大招,大家也不必要过度悲观,国家智囊对信息的掌握大于任何个体,国家都不急我们更不用急;如果近期或者6月出台了相关政策举措,那对国内经济而言,属于是喜大普奔的一件事,当然政策实施后会不会对未来经济造成消极影响也需要理性看待。

——产业政策或难超预期——

钢铁产业政策方面,笔者认为大概率不会推出超预期的政策,一方面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是持续的而非阶段性的,钢铁业发展有明确的发展纲要和大方向,目前也处在有序推进当中;另一方面,大部分钢企的资产负债情况较好,钢厂短期的亏损是市场行为导致的,针对性的行业救市政策短期很难出现。唯一的产量平控政策,笔者认为按照目前钢企的减产情况,2023年实现产量平控也是顺理成章的,并不会对供给端带来明显的影响。

简而言之,我认为此轮下跌行情还未完全走完,但接近底部,即便短期政策面刺激,也只能改变短期趋势,我对钢材价格中期仍持偏空的观点,低点或在出现在三季度。我持此观点原因有二:一是五月宏观经济数据大概率将惯性下行,甚至整个二季度经济数据都不理想;二是煤焦、铁矿石原燃料基本面也难言乐观

2023年1-4月全球粗钢产量同比下降0.3%至6.227亿吨,1-4月,我国粗钢产量35439万吨,同比增长4.1%,一增一降,可见除中国外,全球其他经济体粗钢产量下滑速度之快,加之4月起中国粗钢产量由增转降,这便导致全球铁矿石需求迅速下滑,而目前国内的铁矿石价格仍接近800元/吨的水平,如此的高价我不信巴西和澳洲哪个矿山主动减产让利给对方,因此铁矿石价格我认为还有一定的下行空间。

相比铁矿,我认为焦炭的价格后期跌幅有限,目前国内焦炭价格经历了9轮提降,目前日照港准一级冶金焦(干基)出库价约在2000元一线,价格趋于历史中位线水平,属于相对合理价位,从基本面来看焦企目前已处在盈亏线上下,向下空间有限,蒙、澳煤的顺利通关,缓解了前期缺煤的困境,但从长远看,随着光伏、风力、水力发电等占比提升,加之目前全球经济不景气造成的用电需求下降,火力发电比例下降在中长期将导致动力煤需求下降,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焦煤价格承压

——至暗时刻 更需理性看待价格涨跌——

我认为,对待此轮价格的下跌,应理性辩证的看待。其一,大宗商品价格涨跌是周期规律变化的必然结果,不以任何个体的意志为转移,不应在交易的心态上过度强化价格涨跌,拒绝赌徒心态,以平常心对待价格涨跌,即使再焦虑也不会让你少亏一分钱、多赚一块钱。其次,从产业链利润分配角度看,煤、铁矿等原燃料利润长期处于金字塔顶端,严重挤占了产业链下游的利润,价格的充分调整有利于产业链分配重新洗牌,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钢铁行业健康发展。其三,钢铁价格充分调整,能实现优胜劣汰,淘汰落后产能,加速钢铁行业兼并重组,实现产业健康发展。其四,钢铁价格回归理性,有利于盘活相关下游产业链,降低制造业、建筑业等行业原材料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提振下游消费信心和购买力。

 

以上观点均为个人原创观点,不作为投资依据,仅供参考!

资讯编辑:代征栋 021-26094216
资讯监督:陈文花 021-26093859
资讯投诉:陈杰 021-2609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