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我的钢铁网 > 钢材频道 > 正文

成都锦江区以“海绵城市”理念加强城市建设和建设

新华网成都7月29日电(刘晴、范舒)7月29日,记者从成都市锦江区获悉,日前,位于该区中环路锦江段、按照“海绵城市”理念进行设计的城市道路正式完工。该道路是一条4.5公里具有渗水功能的人行道示范点,经过复杂的改造后,这一条看似平常的人行道却具有真正的“海量”,能够“喝”掉75%的雨水。

据悉,该道路的修建方式是在土壤上先铺设20至40厘米的碎石,然后再依次铺设20厘米厚的再生骨料、3厘米厚的粗砂和20厘米厚的透水混凝土,每一层中间还要铺设一层防渗土工布,用于过滤水中杂质。这一道路结构比普通的人行道增加了20%-30%的储水能力。而在地砖与海绵结构之间故意留出缝隙,便于雨水快速渗漏,更可将75%的降雨进行吸纳和控制。海绵体储存的雨水将排入下凹绿地,降雨量超过绿地的承接能力时,多余的水量将通过溢流口进入市政雨水管网进行排放。近期,锦江区以该示范点的打造完工为契机,在全区新建市政工程项目上进行借鉴和推广,并将“海绵城市”这一理念融入工作实际,进一步加强城市建设与管理。

修建“海绵体”道路增强市政基础设施防涝能力

方龙是负责龙舟路段路面清扫工作的环卫工人。对他来说,最怕的就是遇到下雨。“很多人都以为我们最怕酷暑天,因为太阳暴晒,工作会很辛苦;但其实我们更怕下雨天,因为一些路面一旦下雨就会短时间形成水洼,造成雨水蓄积,清扫难度特别大,还容易造成安全隐患。”方龙表示,龙舟路段的人行道以前是传统的地砖,容易积水、湿滑,之前常有市民雨天在此跌倒甚至受伤,十分危险。

近期,龙舟路段的人行道结合“海绵城市”的理念进行了施工,并投入了使用。记者来到该路段的人行道上,发现人行道地砖没有进行填缝处理,其缝隙呈上窄下宽的“喇叭状”。“这样可以更好地将路面水吸入。”区建交局有关工作人员告诉笔者。为了验证“海绵体”人行道良好的吸水能力,该工作人员将一桶容量1升的水泼到地面,水沿着地砖之间的缝隙流下,逐渐消失在地面。30秒后,地面已经没有明显的积水或水洼。“人行道砖下面的径流,会引到绿地上,进行灌溉。”该工作人员表示。

为什么“海绵体”人行道吸水这么快?据悉,“海绵体”的人行道比普通人行道增加了20%-30%的储水能力。该工作人员表示,人行道通过铺装板之间的“喇叭状”缝隙透水,透水基层采用3cm粗砂+20cm再生骨料碎石的结构层进行改造,人行道面砖采用8cm透水砖铺筑。“现在我再也不怕下雨了。没有了积水,路面清扫容易了很多,看起来也干净整洁了不少。行人也不用担心因为路面湿滑而摔跤了。”方龙笑着说。

锦江区刚刚完成的红星路改造,也结合了“海绵城市”的理念。“在东升广场、督院街、滨江路社区等节点处的道路、广场地面上,我们都铺设应用了透水材料,雨水降下来后可以像落在泥土上一样往下渗透,解决了水泥硬化路面难以渗水的问题。”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第五设计院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据悉,今年锦江区还将对全区32条路面进行黑化整治。“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我们考虑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到路面黑化整治中去。比如说在道路黑化整治过程中也大力推广使用透水砖铺设人行道,减小地表雨水径流量,从而减轻排水系统的负荷,增强市政基础设施防涝能力。”该区建交局负责人表示。

解决市民出行之“痛”以“海绵城市”理念进行道路综合整治

大业路的交通问题是很多市民都遭遇过的“痛”。大业路地处盐市口繁华商业地带,路面宽28米,长372米,车行道面积1.04万平米,是市中心主要干道,承载了人民南路,红照壁等路段一线的主要车流量,交通流量巨大。由于机非车行道绿化分车带设置不科学等因素,经常造成路面拥堵。

为了进一步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品质,给广大市民提供一个舒适畅通的交通环境,今年,锦江区将大业路纳入了重点整治工程。日前,在区建交局的全力组织实施下,该工程于7月1日晚进场打围,经14个日夜连续奋战,于7月15日顺利完工,仅用时14天完成了对该条道路的综合整治。

因为属于市中心主要道路,此次整改面临工期紧、任务重、交通压力大等诸多困难。为此,锦江区建交局精心组织、统筹计划,第一时间启动设计工作,认真研究和优化整治方案,合理安排施工程序和作业时间。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到现场研究和部署工作。区建交局主要领导坚持每天到现场检查督导,指定专人协调指挥,与相关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安排工作人员24小时轮流跟班作业,强力推动工程进度。“为减少交通干扰和避免对周边居民生活、工作的影响,施工单位24小时不间断、分白天和晚上、人行道和车行道等不同时间段、不同作业面平行施工,投入大量人员设备,以规模来换取时间。市有关部门也通力配合,昼夜同步施工,保障区域交通,为该工程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该区建交局负责人表示。

据悉,此次针对大业路路面实施的“白+黑”综合整治工作,主要拆除了原道路上的机非绿化隔离带,增加了两条车道,有效缓解了该区域交通拥堵问题;同时对道路管线检查井、标线、标志标牌等配套交通设施进行提升改造,更换路灯,铺设SMA沥青玛蹄酯,使设施品质得到大幅提升。

打造特色花树街加强“海绵城市”的建设及管理

日前,记者跟随锦江区建交局工作人员来到了大业路,发现尽管已到高峰时段,这里的车流通行还是非常的顺畅。不仅如此,在这条道路从事了3年环卫清洁工作的邓茂坤告诉记者,目前大业路的绿化工作也进一步得到了提升,原来光秃秃的人行道上种上了垂丝海棠。“等枝繁叶茂,海棠盛开时,景色一定很美。”邓茂坤高兴的说。

原来,大业路还是锦江区2条花树特色街的整治、提升和打造的点位之一。它位于市中心,是商业繁华街道,常年迎接着来自全省、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游客,可以说代表着锦江和成都的形象。为了帮大业路“增花添彩”,锦江区委、区政府对大业路的整治、提升和打造工作十分重视,多次进行现场的实地考察,最终决定在大业路种植垂丝海棠。“垂丝海棠不仅美观,还生性强健,栽培容易,不需要特殊技术管理,对土壤要求不严。是适合种植于大业路这样繁华商业街道的不二之选。保护生态,植绿补绿,也是我们建设‘海绵城市’的工作之一。”该区建交局负责人表示。

记者获悉,目前,锦江区已将“海绵城市”建设纳入该区城建攻坚十年(2016-2025)规划。“‘海绵城市’建设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到房建、道路、绿化带、人行道、水务、公园绿地等方方面面。除了‘海绵体’人行道的整改打造外,今年,锦江区还计划建成公共绿地20000平方米,目前已建成10000余平方米;实施月季街、锦尚春天、森林植树、绿道建设、红庙子排洪渠黑臭水体治理、何家冲排洪渠黑臭水体治理等6个与‘海绵体’建设相关项目。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探索在道路综合整治、停车场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方面融入‘海绵城市’的相关理念。”该区建交局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