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我的钢铁网 > 钢材频道 > 正文

Mysteel:“南材北上”资源陆续到港 市场反应如何?

 

4月份开始南方螺纹钢开始“逆流”北上,资源通过海运进入唐山曹妃甸港、天津港在京津冀销售。进入5月份京津冀高价区格局确立,彻底“一雪前耻”而让一直以来的高价区“高攀不起”,与此同时,“南材北上”形成规模,由于船运周期长而大部分资源6月份才进入京津冀。

4月份以来的“南材北上”,通过海运进入京津冀的资源分两类,一类为京津冀主要流通钢厂敬业在华南分厂;另外一类为“度假”资源,所谓“度假”资源为京津冀钢厂在今年一季度去南方交割或投放至南方市场而未被消耗掉,短暂“度假”后再回到京津冀。目前看“南材北上”以具有京津冀属性的钢厂或资源为主,非京津冀属性资源“北上”难以进入,主要基于终端接受能力、以及地方需要备案等方面制约。

从“南材北上”至京津冀的量来看,4月份约1万吨左右,现大部分资源已消化。5月份南方集中装船,但到港大部分在6月份,合计总量5万吨。据不完全统计,4月份至目前到港或海上漂的资源合计6万吨左右,占京津冀月投放量1.8%。当然从占比来看并不高,但在京津冀钢厂产量上升的背景下,北上资源对京津冀,特别是对唐山形成的压力不容小觑。

北上资源到港后,大部分通过汽运转到唐山宏昇、天津鹏达等仓库再进行交易,由于北上资源以敬业、乐钢、东华等具有本地属性资源为主,进入下游工程较为顺畅。不过,上面提到的“度假”资源并非全新,部分8成新售价或受一定影响。

据了解,北上资源定价模式主要有锁价和后结算,所谓锁价以资源装船或发出时成本就已锁定,后结算的为到港后在进行结算。如果按照锁价模式,又恰逢下跌行情,那么当前大部分转当地仓库后成本与本地售价基本持平,甚至出现浮亏。当然,利用期货盘面双边经营,“南材北上”操作方式较成功。 

再看南北价格,5月份下旬以来钢铁行业从交易宏观预期、政策利好逐渐向交易现实转变,需求本弱、消费淡季、行业资金趋紧等利空加重价格博弈,价格向下调整释放风险。那么,同样下跌的行情,变动幅度不同步即华南跌幅大并创今年新低、京津冀幅度小价格相对坚挺,北强南弱路径更加清晰,当前京津冀价格已反超广州,实在罕见。

目前而言,“南材北调”操作路径依然清晰,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北方高温需求回落加速、各地陆续出台的产量调控虽然缓解价格下跌压力,但行情反转仍需更多利好支撑。再有,京津冀率先全国增库,以及京津冀长材利润强于板材,助推钢厂调整生产方向。此外,市场交易情绪降低,多看少动、控制库存为大部分经营者所选择。因此尽管南北基差实现逆转,北强南弱路径清晰,但北方交易压力渐显,价格承压,因此后期单纯依靠南北价差实现资源调动获利难度大。(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资讯编辑:杨秀 021-26096730
资讯监督:薛冠军 021-26096719
资讯投诉:陈杰 021-2609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