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我的钢铁网 > 钢材频道 > 正文

Mysteel:浅析冷轧带肋钢筋新国标之变化及影响

2024年6月25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正式发布了新版国家标准《冷轧带肋钢筋》GB 13788-2024,本次为第四次修订,将从2024年9月25日起实施,将替代上一版国家标准GB/T 13788-2017。本次新国标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并归口,委托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钢筋混凝土用钢分会执行。

和GB/T 13788-2017相比,除结构调整及编辑性改动外,本次新国标在主要技术方面有哪些变化?以下将作简单介绍。

和2017版推荐性国家标准相比,本次为强制性国家标准,代号“GB”,不再为“GB/T”。从文件的范围来看,本次取消了2017版中的“分类及代号”部分,重点新增了“原料及性能”部分。

在“牌号”部分,本次包括CRB550、CRB600H、CRB650、CRB800、CRB800H五个牌号,删除了2017版中的牌号CRB680H,使得普通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用冷轧带肋钢筋的分类更为精准。因为在2017版中,CRB680H既可作为普通钢筋混凝土用钢筋,也可作为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筋使用。

在“公称直径范围”部分,本次最大变化为删除了公称直径4.5mm、5.5mm、6.5mm、7.5mm、8.5mm、9.5mm、10.5mm及11.5mm。同时,CRB600H的公称直径范围从2017版中的4mm~12mm扩展至4mm~16mm,具体表现为新增13mm、14mm、15mm及16mm,拓展了CRB600H的使用场景。而CRB550、CRB650及以上牌号钢筋的公称直径范围均保持不变。

在“外形要求”部分,和2017版相比,本次明确CRB600H应为二面肋,CRB550、CRB650应为三面肋。经供需双方协商,CRB800、CRB800H准许采用其它外形。明确各公称直径的理论重量按密度为7.85g/cm³,尺寸、重量及允许偏差等维持不变。此外,本次另一大明显变化为删除了对四面肋冷轧带肋钢筋的具体要求。

在“交货型式、长度及允许偏差“部分,本次明确了冷轧带肋钢筋有直条及盘卷两种交货型式,盘卷交货时应切头切尾。

在“重量“部分,2017版要求盘卷冷轧带肋钢筋的重量不小于100kg,而本次要求应不小于500kg。

在“原料”部分,本次要求盘条牌号和化学成分(熔炼分析)应符合表A.1的规定,准许采用其他牌号的盘条。

同时,盘条的力学性能、直径不大于12mm盘条的弯曲性能符合表A.2的规定,当采用其他牌号的盘条时,性能由供需双方协商。直径大于12mm的盘条,准许做弯曲试验,性能指标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在“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部分,和2017版相比,本次对断后伸长率进行了调整,CRB550由之前的不小于11.0%提高至12.0%,其它规格保持不变。CRB650、CRB800的最大力总延伸率由之前的均不小于2.5%调高至均不小于4.0%。

在“包装、标志和质量证明书”部分,钢筋仅准许轧上厂名或厂标,并不应轧制在包括横肋取消部位等影响完整钢筋牌号标志部位。

冷轧带肋钢筋国家标准于1992年首次发布,其后每隔8-10年进行一次修订,而本次为第四次修订,距上一次修订后正式实施日期仅隔6年多时间。近几年冷轧带肋钢筋产品抽检不合格率一直较高,尤其个别地区CRB550产品抽检合格率甚至不足一半,加上从2017年起取消了对冷轧带肋钢筋的生产许可证要求,行业内出现了明显的良莠不齐现象,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据相关抽检报告显示,冷轧带肋钢筋主要不合格项目为横肋中点高和最大力总延伸率项目,不合格产品全部为小微企业生产,质量问题主因为企业使用质量稳定性较差的热轧盘条或企业轧制工艺不过关。此外,因近几年取消了冷轧带肋钢筋生产许可证管理,生产工艺落后、设备陈旧、企业缺乏必要的检验设备,产品未经检验即出厂销售等情况仍有出现。

同时,本次新国标的一个重要变化即要求CRB550应为三面肋,此前长期采用二面肋,多用于加工成为钢筋焊接网片。从相关生产厂家处获悉,因相应原材料甚至需要定轧,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原料采购成本,同时对生产工艺也提出了要求。据近两年相关政策,国家已明令要求淘汰冷轧带肋钢筋单机年产能2万吨以下的设备,后续或将淘汰4万吨以下设备,落后产线的逐渐退出将成为必然,这也符合当前国家提倡的大规模设备更新要求。同样作为普通钢筋混凝土用冷轧带肋钢筋,和CRB550相比,目前CRB600H也已发展十多年,后者产品成熟度较高,且整体性能更优越,已在国内多地推广使用。

本次将冷轧带肋钢筋从推荐性国家标准修改为强制性国家标准,是为了监督相关企业的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和产业政策要求,更重要的是为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公共安全。和今年要求恢复冷轧带肋钢筋生产许可证一样,这将倒逼相关企业全力提升产品质量安全,营造质量第一、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有利于建设自主可控、安全可靠、质量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行业迈向中高端,实现高质量发展。

资讯编辑:潘晶晶 021-26093919
资讯监督:孙亚琼 021-26093659
资讯投诉:陈杰 021-2609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