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我的钢铁网 > 钢材频道 > 正文

南京建材价差缩小的几点原因

背景回顾:回顾2014年和2015年的南京建筑钢材市场:价格持续单边下行、市场需求低迷且现货库存不断升高。本地钢贸商开始调整或减少对部分钢厂的订货量,短期来看暂时缓解了贸易商的订货压力及资金风险,但长期来看这可能也是促使各钢厂价差缩小的一方面因素。

各类钢厂间价差的逐渐缩小

南京市场主导建筑钢材的钢厂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线钢厂主要包括南钢、永钢、沙钢和马钢。二线钢厂主要包括江苏雨花、马长江、中天、申特、新兴铸管、萍钢、西城等。三线钢厂则主要以福建企业家创办的福建系钢厂为主,如江苏鸿泰、联鑫黄海、连云港兴鑫、江苏胜丰、亚新、华宏等厂。

下图中分别选取了一线钢厂中的A钢厂、二线钢厂中的B钢厂和三线钢厂中的C钢厂为代表,连续3年的市场售价。通过对比价差我们发现:一二线钢厂的价差从2014年的40元/吨缩小至当前的20元/吨左右,而二线和三线钢厂的价差也由2014年的140元/吨缩小至当前的50元/吨左右。

 

笔者分别从钢厂资源投放情况的变化、宏观政策环境的改变以及市场需求等几个方面来阐述南京地区钢厂间价差缩小的主要因素。

一、南京市场各钢厂资源投放情况的变化

 

对南京市场钢贸企业2015-2016年代理情况调查:一线钢厂中截至目前,A钢厂协议户由原来的3家减为1家、B钢厂由2015年的15家减至9家且各家最高协议量也从的6000吨减为5000,多数商家都按最低基本量来签定协议。仅有C钢厂从今年7月1日再次增加协议户,由原来的9家增加至目前的15家。从资源量来看,2015年较2014年一线钢厂在南京市场的供给量减少了5万吨,而从2016年到2015年供给量减少了15万吨左右。而二线钢厂的市场投放量从2015年到2016年则出现大幅增加,2015年较2014年增加了11万吨、2016年较2015年增加了60万吨。除原有江苏雨花、马长江、申特和萍钢的稳定供给外,近两年来冷钢、广钢、安钢资源也逐渐增加且市场认可度较高。我们发现一线钢厂资源有减少的趋势且有几家钢厂长期供给量并不稳定,而二线钢厂中的大多数钢厂在南京地区都具备发货量稳定、发货及时、货源充足、规格齐全等优势,促使用户为保证工期进度和采购的便捷性等方面,选择采购钢厂的倾向性发生了改变,同时短期内也使得二线钢厂的价格更加有话语权。

三线钢厂中2015年较2014年投放量增加30万吨,而2016年同比增加70万吨。今年A钢厂调整在南京地区的投放比例且有继续增加的趋势;同时,B钢厂和C钢厂调整代理商数量,以此避免恶意竞争。另外,D钢厂分区域调整产品结构,如以发线材和盘螺为主,避免同类资源重复竞争。三线钢厂投放量虽有增加,但在投放产品结构的改变以及客户重复度方面的调整,加速了资源的市场流通、有效减少用户恶意杀价并逐步提高市场的品牌认可度,从而提升了价格。

二、宏观政策方面的影响

今年7月中旬前后,国家环保巡查组进驻江苏,对省内涉及到环保问题的各类企业进行巡查。重点巡视地区为苏北的宿迁盐城、连云港和徐州等地,多家中频炉厂停产检查,造成了短期内市场三线钢厂资源的紧缺,导致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少数钢厂售价与部分二线钢厂售价仅差20-30元/吨。

而至11月底,由工信部牵头,国务院有关部门组成的调查组11月24日到27日再次赶赴江苏调查,此次调查主要集中在连云港、宿迁、徐州和盐城等地。本次调研的主要内容是2016年全省钢铁行业去产能情况及中频炉拆除工作。据我的钢铁统计,目前江苏省内的粗钢产能接近1.5亿吨,其中中频炉的产能接近4000万吨左右,占江苏省粗钢产能的27%,而相关产能多集中于建筑钢材。短期内江浙沪地区的市场供给面将有明显减少的趋势,无疑对提振钢价起到积极的作用,笔者分析部分二线和三线钢厂的价格仍将继续保持坚挺。

综合来看,2017年南京本地二线钢厂的资源依然具有稳定性,三线钢厂市场供给格局可能会发生改变,但短期内受全国范围内中频炉厂拆除消息的继续发酵,市场价差仍能得以维持。长期来看,“十三五”规划以全面提高钢铁工业综合竞争力为目标,以化解过剩产能为主攻方向,钢铁企业的发展变化及市场资源的分配调整,都将对市场价格的波动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