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我的钢铁网 > 钢材频道 > 正文

青岛自贸片区出台商事主体登记即认制,激发片区市场主体活力

新华财经青岛10月8日电 10月8日,《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商事主体登记即认制(即时确认制)实施意见(试行)》在青岛片区正式发布。《意见》围绕改善投资和市场环境,加快对外开放步伐,降低市场运行成本等方面,聚焦办事方便、法制公平、宜居宜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服务项目建设全周期,真正让企业群众办事便捷、服务高效。相关专家在活动现场作了专业解读。

《意见》主要内容包括总体要求、主要原则、适用范围、实施路径、事中事后信用监管和保障措施等六个方面。在遵循意思自治、自主申报、信用承诺、依法即认、便捷高效的原则上,在制度创新、数智运用、流程优化、材料精简、服务提升和运行保障六个层面进行了改革提升。

实现试行承诺单轨制。审查方式由实质审查转变为形式审查,以即时确认的方式赋予商事主体资格。申请人对登记事项实行自主申报,并对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负责。登记机关对登记事项进行形式审查,对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进行即认登记。

实现商事主体登记智能化办理。申请人登录企业开办智能一体化平台,完成一表填报、实名身份认证和电子签名,登记机关即认后,签发、换发营业执照或申领电子营业执照,实现全程“零见面办理”。

实现商事主体登记即认制全周期覆盖。将即认方式从企业设立扩展至变更、注销环节,通过梳理标准化模板,实现部分变更事项、简易注销、一般注销全程电子化办理模式,探索通过智能校验自动生成变更、注销申请材料,登记机关进行即认,实现商事主体登记全周期电子化办理。

实现“一表填报”。进一步推行材料清单化、标准化。以便利企业为导向,及时更新章程、协议等示范样本,实现“一表填报”,登记机关即认登记。简化港澳企业公证认证文书,登记机关仅重点审查核心信息。

实现“一网通办”“一窗发放”。依托线上、线下融合服务,不断提升登记便利化水平。全面优化线上平台和窗口服务,拓宽咨询通道,对线上、线下涉及市场主体登记相关服务事项进行整合完善,实现营业执照、税务发票、公章等“一网通办”“一窗发放”,切实提高登记效率和服务质量。

实现差异化监管。加强事中事后信用监管,建立完善商事主体的信用评价标准体系。引入第三方信用评价机构开展商事主体信用评价,针对不同信用等级的商事主体,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要求实施差异化监管。

据了解,青岛片区为将商事登记即认制改革创新工作落到实处,一方面,做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的“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在切实降低准入门槛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做好“照后减证”,真正实现“即时准入,准入即准营”;另一方面,创新帮办代办服务新模式,聚焦企业发展全链条需求,延伸服务链,搭建全生命周期集成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360度全方位服务,实现“一端受理、部门联动、全程帮办、一链办结”。

青岛片区获批两年来,市场主体量质大幅同步提升,呈现出活跃发展的态势。今年以来,青岛片区实际利用外资5.38亿美元,同比增长102%,在新增市场主体中,国际贸易、航运物流、科技服务、现代金融等产业占比位居前四位;着力航运贸易金融行业耦合发展,总投资275亿元的12个航运物流项目、总投资33亿元的12个国际贸易项目和总投资114亿元的12个金融项目顺利落地。今年1-8月份,青岛片区完成外贸进出口额1130亿元,同比增长60%;集装箱吞吐量占青岛港总量的93%,有效促进港口物流业蓬勃发展。(李舜)

资讯编辑:刘佳惠 021-26093916
资讯监督:乐卫扬 021-26093827
资讯投诉:陈杰 021-2609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