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我的钢铁网 > 钢材频道 > 正文

建筑钢材配送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供应链金融的官方定义是指:银行围绕核心企业,管理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流和物流,并把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通过立体获取各类信息,将风险控制在最低的金融服务。但是衍生到建筑钢材配送这个领域,就是银行或者资方以项目本身作为融资凭证,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为交易双方提供融资服务,以促进交易的完成,企业间的资金流、物流更高效运转。从目前情况来看,供应链金融是市场竞争和集采发展的产物,促进了行业交易的规范,而且由传统的钢材配送衍生到其他工地配套的产品,在提升了效率的同时也节约了社会整体的成本。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建筑钢材供应链金融发展也遇到了一定的瓶颈,和传统的配送体系相比企业在运用了供应链金融后能迅速扩张业务规模,同时在集采统一标准的要求下风险得以降到最低,效率得到了提升。但现阶段资金的回笼仍不可控,资金流的流动性得不到保障,另外由于门槛低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利润微薄。再者因为出于资金安全的考虑,业务只能在限定的企业内开展,业务的量体在达到一定规模后难以继续扩张。

目前市场的供应链金融可国企和民企两大阵营,业务模式的本质是一样的,唯一的区别就是在资金成本。国企更多的是通过银行贷款支撑业务,资金成本就是目前贷款利率,按照目前的市场利率年化在5%以内,吨钢的月垫资成本不到20元/吨。而民企目前主要是两种业务模式,一种是企业自己通过银行或者其他有富余资金的企业融资开展业务,企业有一定的自主权,一般资金的年化成本在7%-12%。另外一种就是借用提供工程配送垫资服务的平台企业去投标,用对应平台的资金去开展业务,目前不少民企或者国有企业都在开展类似的服务,这种服务资金成本年化都在12%以上,且每家平台对于操作流程和风险把控的要求都不同,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在今年特殊的背景下,国企也加强了业务拓展,因为资金成本低,在和民企的竞争中有较为明显的优势,行业的整体利润再次被压缩。

从行业的现状来看,供应链金融在有限的范围内已经很难有突破性的发展,行业的利润也基本到了低位,竞争十分激烈,市场后期重点会放在资金风险的把控。从业务角度来看大量的地方国企、特级、一级资质的施工企业及大型的地产开发集团的钢材配送业务并没有供应链金融去涉足,因为资金风险的不可控市场仍停留在传统的贸易模式,整体的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发展都有制约,社会资源并没有得到高效的整合,相关企业在承担着高风险的同时也能获得较好的收益。但随着行业的发展未来供应链金融也会逐步渗透到这些企业的钢材配送业务,唯一要做的就是合力找到把控资金回笼风险的方法,把风险降到最低。目前企业信托或者地方政府或企业参与联保是可以选择的方法,但仍有很多的路要走,可以预见一旦打开了突破口,整个建筑钢材行业的发展的会迎来新一轮的机会,而且可以由建筑钢材品种衍生到板材、特钢等工业材,为制造业的发展推波助澜。

资讯编辑:曹轶 021-26093769
资讯监督:万超 021-26093676
资讯投诉:陈杰 021-2609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