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我的钢铁网 > 钢材频道 > 正文

资本市场如何赋能新质生产力?业内人士建议加强政策协同,提升包容性适应性

23日,金融街论坛系列活动——“资本市场赋能新质生产力”主题交流活动在北京举办。参会嘉宾聚焦资本市场与新质生产力的深度融合,探索资本市场如何更有效地服务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为科技创新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业内人士强调,要加强政策协同,推动科技产业与金融资源一体化配置,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提升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包容性,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办公厅主任高东升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把培育优质企业、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任务。他建议,要强化产业、科技、财税、金融等政策协同,推动科技产业与金融资源一体化配置,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技术、资本、人才等要素资源支持。要把握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规律,根据企业所处领域、发展阶段等,提供多层次、多品种、差异化的金融资本服务。

中国证监会综合业务司司长周小舟表示,证监会将抓紧推动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落地实施,紧紧围绕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功能,促进科技、产业和资本高水平循环。

周小舟介绍,将着力落实好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高水平发展的十六项措施,优先支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企业股债融资。进一步促进畅通私募创投基金“募投管退”循环,积极发挥好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在挖掘、培育、支持未来产业和新兴产业方面的独特作用。

北京市委金融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市委金融工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局长聂杰英表示,未来将牢牢把握建设金融强国的历史机遇,全力落实好“1+N”政策体系,进一步加强企业上市服务平台和机制建设,助力更多新质生产力企业登陆资本市场,为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重点做好加强党建引领、服务北交所发展、深化改革开放三方面的工作。

北京市西城区委书记孙硕表示,作为国家金融管理中心所在地,西城区正聚焦做好“五篇大文章”,促进金融更好助力新质生产力培育与发展。

孙硕介绍,在集聚发展新质生产力资源方面,将进一步强化政策引导,支持培育耐心资本,不断提高金融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北交所输送更多优质的上市“后备军”,也为创新资本提供更多新的投资机会。在开拓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赛道、新路径方面,将持续聚焦金融科技、数据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推进金科新区、“马连道中国数据街”建设,着力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此外,将持续营造一流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和服务环境,发掘、培育、助力更多的创新型科技型企业发展壮大。

北京证券交易所总经理隋强表示,新“国九条”明确提出增强资本市场制度的竞争力,提升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包容性,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下一步,北交所将在中国证监会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推进强监管、防风险、促进高质量发展,加快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企业“16条”和北交所“深改19条”各项举措的落地见效,推动北交所在赋能新质生产力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隋强介绍,将着力优化基础制度,提升对新质生产力的包容性和适应性。将围绕更好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研究制定创新型评价标准,进一步优化发行上市、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基础性制度安排,增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既支持优质的新兴企业健康成长,也支持优质的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同时,着力提升市场活力和韧性,增强对优质企业的吸引力和服务力,积极研究引入新质生产力企业等优质投资标的的有效路径等。

资讯编辑:刘佳惠 021-26093916
资讯监督:乐卫扬 021-26093827
资讯投诉:陈杰 021-2609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