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我的钢铁网 > 钢材频道 > 正文

昆明市优化资源空间配置 激发联动效应—— 区域协作发展 升级“飞地经济”

“主城核心区空间受限、远郊县区项目缺乏、合作招商动力不足、资源要素失衡错配……”近年来,昆明市为打破区域协作、产业承接、招商引资遇到的困境,一揽子部署、一体化发展推进“飞地经济”区域协作模式,通过优化经济资源空间配置,推动各县(市、区)打破现有行政区域限制,构建“1+2”跨区域协作发展机制。

据悉,2022年以来,昆明市通过“飞地经济”协作相互借力,从“来了项目找土地”变为“有了土地挑项目”,引来项目合作发展,全市区域协调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为进一步推进“飞地经济”发展,《昆明市重点“飞地园区”跨区域协作管理办法(试行)》近日正式印发,新机制的核心就是把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和沪滇临港科技城2个市级重点“飞地园区”,统筹确立为全市承接产业转移的核心承载区,举全市之力优先推动“飞地园区”高水平建设,提档升级“飞地经济”协作。

打破行政区划

实现“一盘棋”协同

“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创新跨区域合作模式,探索政府引导、企业参与、优势互补、园区共建、利益共享的‘飞地经济’合作。”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17年出台《关于支持“飞地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

近年来特别是2022年以来,昆明市聚焦“产业、要素、招商”三大要素,先后印发《关于昆明市统筹跨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的意见》及《昆明市存量产业项目跨区域流转管理服务办法(试行)》《昆明市招商引资项目跨区域协作管理办法(试行)》,加快构建“1+2”跨区域协作机制。

“飞地经济”协作模式,进一步强化了项目落地,促进各地产业高水平布局、高效率落地、高质量发展。据介绍,昆明市针对产业发展所需的用地指标、林地指标、生态及能源指标等各类要素,在市级层面差异化、精准化统筹安排,实现要素高效配置,加快项目落地。同时,围绕产业链发展薄弱环节、新兴领域重点项目,探索合作共建、一区多园等新模式,引导项目跨区域合理流转并向优势产业功能区集聚,避免优质项目流失和区域内同质化竞争。

经过两年来的持续推动,昆明市区域协调发展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一系列主动践行跨区域协作机制的典型项目先后落地。其中,滇中新区与西山区协同保障海底鹰深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效实现跨区域流转、西山区与富民县共同推动华润电力大兴药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落地建设等“飞地经济”协作示范引领,激活了全市产业、要素、招商3个“一盘棋”,激发“1+1>2”的联动效应。

推动优势互补

创新模式激发活力

在招商引资、项目落地过程中,“飞地”模式为主城区空间受限、远郊县区项目缺乏、资源要素失衡错配等问题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

2023年12月,西山区政府、富民县政府、华润新能源(昆明西山)有限公司三方签订了“昆明市西山区大兴药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合作备忘录”。

该项目预计总投资约4.73亿元,为云南省2023年度省级重大项目。此前,该项目在西山区的场址工程建设已完成40%,累计投资1.4亿元。但随着国家调整光伏电站建设用地政策,项目原位于西山区的部分选址土地已不适用于光伏电站建设。为此,昆明市发展改革委、市投资促进局积极协调富民县,在邻近区域梳理出数百亩适宜用地,保障大兴药光互补项目100MW规模全部落地。本项目所产生的固定资产投资、省外产业到位资金、产值、税收按照跨区域产业协调发展政策进行分享,促进富民县、西山区和企业实现多方共赢。

“‘飞地经济’协作实施以来,项目招引空间更大、范围更广,视野更开阔。”东川区政府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飞地经济”协作模式,用活政策,打破了行政区划招商引资,实现了跨区域携手发展。2022年,东川区在与云南国投洽谈东风重工产业园项目过程中,经综合评估,认为短期内布局400亩连片项目用地难度较大后,迅速启动项目流转机制,促成东风重工项目跨区域流转至空港经济区。通过东川区与空港经济区密切配合,项目从协议签订到落地仅33天。

这是昆明市跨区域协调发展中几个典型案例,也为全市跨区域协作发展提供了借鉴。

着力完善机制

打造产业转移高地

“‘飞地园区’新机制的出台,是要吸引产业项目和龙头企业高效转移至昆明和磨憨,促进产业链、供应链规模化集聚,加速将区位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昆明市发展改革委主要负责人介绍,此举将进一步激发全市产业创新发展的动力活力,共同打造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的核心承载区、跨区域理论机制创新发展的重要示范区、对外开发开放的先进引领区。

据介绍,此次出台的《昆明市重点“飞地园区”跨区域协作管理办法(试行)》,一方面,有助于更好发挥沪滇协作的政策红利,抢抓东部沿海地区和其他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新机遇,吸引产业项目和龙头企业高效转移至昆明和磨憨,促进产业链、供应链规模化集聚,加速将区位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鼓励和引导各县(市、区)、开发区结合自身发展优势加快对外开放,共同参与重点“飞地园区”项目招引和产业承接进程,进一步深化和完善“1+2”跨区域产业协作机制。

“飞地园区”跨区域协作管理办法重点围绕利益分享、数据核算和考核评估三方面进一步创新了跨区域协作的工作机制。为提升各方参与积极性和协作主动性,对主要经济指标,创新提出全额双核算;对招商引资指标,全额纳入协作地核算。同时,对工作成效明显的县(市、区)、开发(度假)区,在各类考核中给予加分激励。

下一步,昆明市将持续促进“飞地经济”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拓展,推动跨区域协作机制落地实施和优化完善,切实强化协同形成工作合力,统筹打造支撑区域协调和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

资讯编辑:丁静文 021-26096700
资讯监督:耿天雯 021-26093653
资讯投诉:陈杰 021-26093100